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赏析-宋代关于抗金爱国的古诗

首页 > 名篇赏析 > 时间:2022-08-30 06:09 来源:李白古诗网 作者:辛弃疾

【原文】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

但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赏析-宋代关于抗金爱国的古诗

【赏析】

词人读了陈亮追和的《贺新郎》后,深深为其“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的情语所打动,又为其词中慷慨激越的抗金爱国之志引动类似的情怀,于是他又写下了这首酬和之作。

本词既是和作,就要在内容和用韵上受到陈亮原词的限制。更何况此前他已经用同样的韵部写了一首词,本词在内容上的余地似乎很小了。但其实不然,它与前词之间有着不同的抒情重心。如果说前词重在抒发深挚的相思情谊的话,那么这首词是由陈亮词的感慨增进一层,重在抒发他们坚决抗金、至死不渝却怀才不遇、不为时局所容的激愤之情。这是稼轩闲居带湖时期最为激昂奋发的爱国伤时之作。

上片起韵,既是承接自己前首词抒发的友情余意,又是呼应陈亮和词中表达的同志式友情的词意,也重叙了他们之间志趣相投的诚挚友谊。接韵以特有的“稼轩笔法”,也就是取用历史上有名的同姓人物,来赞美友人的高尚品德,并表明自己和他气味相投,颇有情缘。“我病”以下六句,在抒写相聚的欢畅之中,写出两位志士都觉得知音稀少的苦闷。首先,“病”是指他身心俱病。在这样的时刻,能有这样一个重约而知己的男子汉前来破闷释愁,真是阴霾一扫,身心俱适。所以,这一句就显示出作者对陈亮雪中送炭情谊的深深感激。“惊散”一句,借景抒情,将二友相对欢饮高谈的豪迈,写得惊天动地,最是健笔传神之语。下一句,补出了“高歌饮”的内容,使意思更完整,更鲜明。且一个“笑”字,就足以见出两位志士对于世俗看得重于千钧的富贵的轻蔑态度,从中足见其胸襟不凡。这是上片抒情的最高潮。然而这样激昂的盘空硬语,却不见有谁接受,这不能不让词人在畅意的同时,也感受到心灵的孤独。所以“硬语”以下,以一问句转换了词气,借用只有西窗月的有情“来问”,表达了他们曲高和寡、知音稀少因而计不能行的孤独和失意。从构境的效果来看,高歌硬语与西窗雪月之间,一刚一柔,一动一静,形成意味隽永的对照。

下片境界别开,呼应陈亮和词中的爱国豪情与抗金壮志,贯穿了词人自己对于时政不谐、人才遭抑的愤怒和对于完成抗金大业的万丈豪情。起言就戟指国势时政,一吐愤郁之气。“事无两样”的“事”,既是指国事,即自从“靖康之乱”以来衰弱不振的国势没有改变,也兼指失地应该收复的事理古今未变。然而可怕可恨的是,现在的“人心”却变化了。这里的“人心”,既指南宋统治者越来越丧失斗志,一味谋图偏安,而再无救亡图存时期的魄力,也包进了陈亮和词中所说的意思,即现在身历“靖康之乱”的中原父老大半已死去。这不仅使中原后生忘记了故国和民族的耻辱,而且金人的后代也愈加认定中原是他们的领土。这样的“人心别”,是多么悲惨而可怕的事!因此词人忍不住要质问“渠侬”即当权集团:究竟打算使祖国分裂的局面持续到什么时候?这里问得愤怒,问得痛心,说出了他一直想说的心里话。进而他又以千里马去拉盐车的典故作形象比喻,以它的被埋没而“无人顾”和又有人摆出一副爱马的姿态去“千里空收骏骨”作对比,表明统治者自称爱才的虚伪性。这是词人对于当政者最义正词严的指责。以下“正目断”一语,表面上是回忆他们当时眺望唯见大雪封路的景象,实际上表明了词人对于山河破裂、中原阻绝的极其沉痛心情。这种眺望关河、思奋起而不可得的志士形象,和前面被戟指的当权派的形象,形成了明显对照。“我最怜君”以下,词境宕开,字字铿锵,以闻鸡起舞、后来渡江北伐的东晋名将祖逖推许陈亮,以“男儿到死心如铁”的钢铁意志来勉励对方,而用“我最怜”这样的字眼,表明其中含有自我勉励之意。末以一个掷地有声的誓言,表明尽管时运不佳,但自己依然要与朋友一起,像女娲补天那样重整山河,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这心愿、这气势,惊顽起懦。

全词起得突兀,结得刚烈,呈现出雄放悲壮的风格特征,这也是最能体现词人作为失意英雄的豪情与悲愤的典型风格。上片与下片之间,一总叙“硬语盘空”的相交情事,一突出“硬语盘空”的具体内容,而总为回忆的笔调所包拢。上下之间遥相呼应,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系。这种能放能收、神行无碍的运思方法,也是辛词的一个显著特征。

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赏析-宋代关于抗金爱国的古诗

【作者名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饶。1207年,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文章标题: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赏析-宋代关于抗金爱国的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35520.html

上一篇: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赏析-宋代关于抗金爱国的古诗

下一篇: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赏析-宋代关于抗金爱国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