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首页 > 古诗名句 > 时间:2025-11-08 15:00 来源:李白古诗网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古诗全文

秦欺赵氏璧,却入邯郸宫。

本是楚家玉,还来荆山中。

丹彩泻沧溟,精辉凌白虹。

青蝇一相点,流落此时同。

卓绝道门秀,谈玄乃支公。

延萝结幽居,剪竹绕芳丛。

凉花拂户牖,天籁鸣虚空。

忆我初来时,蒲萄开景风。

今兹大火落,叶黄梧桐。

水色梦沅湘,长沙去何穷。

寄书访衡峤,但与南飞鸿。

李白《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翻译译文注释

秦国想欺骗得到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安然把它送回赵国的邯郸宫。

和氏璧本是楚家玉,现在归来荆山中。

璧上符彩如沧溟泻浪,又如白虹闪烁精辉。

不幸的是玉璧被青蝇玷污,我们一起流落到这里。

族弟你是道门的卓绝人才,谈起玄妙就像支遁公一样滔滔不绝。

女萝藤下结茅庐幽居,修竹围绕鲜花芳丛。

清凉的鲜花拂窗户,虚空里飞鸣着天籁。

回忆我初来的时候,正是葡萄藤叶摇曳风。

如今已经是秋天炎炎,梧桐叶黄。

我想去长沙一趟,昨天还梦见沅湘秀美的水色。

记得寄书给我啊,让南飞鸿捎信来衡山。

李白《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古诗提要及诗中人物地名

古诗提要: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乾元二年(759)秋自江将游衡岳时作。谈皓,事迹及俗家名字不详。诗中反复以玉之高洁光彩及遭遇不幸喻己。

诗中人物地名:

浮屠谈皓:事迹不详。李白《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诗,约作于乾元二年(759)。

长沙:郡名,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六)有“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巴陵赠贾舍人》有“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有“长沙不足舞,贝锦且成诗”。《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有“水色梦沅湘,长沙去何穷”。《送长沙陈太守》(其一)有“长沙陈太守,逸气凌青松”。《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其一)有“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有“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留别贾舍人至》(其二)有“君为长沙客,我独之夜郎”。另有《送袁明府任长沙》。

双松亭:在今湖北武汉市区汉阳凤栖山上。李白有《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汉阳:县名,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李白《赠王汉阳》有“一去未千年,汉阳复相见。”《望汉阳柳色寄王宰》有“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赠汉阳辅录事二首》(其二)有“鹦鹉洲横汉阳渡,水引寒烟没江树。”《江夏寄汉阳辅录事》有“江夏黄鹤楼,青山汉阳县。”《醉题王汉阳厅》有“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另有《寄王汉阳》、《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早春寄王汉阳》、《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泛沔州城南郎官湖序》云:“汉阳宰王公觞于江城之南湖”。

邯郸:战国赵都城,即今河北邯郸市。李白《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其一)有“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却之武陵立马赠别》有“邯郸能屈节,访博从毛薛。”《邯郸南亭观妓》有“情歌邯郸词,清筝何缭绕。”《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有“秦欺赵氏璧,却入邯郸宫。”《寒女吟》有“一拜五郎官,便索邯郸女。”《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有“每忆邯郸城,深宫梦秋月。”《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有“醉骑白花马,西走邯郸城。”《古风》(其三十五)有“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侠客行》有“救赵挥金槌,郸邯(当作邯郸)先震惊。”另有《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沅湘:为三湘之一。湘江与沅江合流后称沅湘。约当今湖南西北部一带。又特指岳州(巴陵郡),治所今湖南岳阳。李白《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有“水色梦沅湘,长沙去何穷。”《春滞沅湘有怀山中》有“沅湘春色还,风暖烟草绿。”

荆山:一名覆釜山,在今河南灵宝县阌乡南,相传黄帝曾在此采铜铸鼎。李白《飞龙引二首》(其一)有“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有“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鞠歌行》有“连城白璧遭谗毁,荆山长号泣血人。”《感兴》(其七)有“朅来荆山客,谁为珉玉分”。《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有“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有“本是楚家玉,还来荆山中”。

衡岳:即衡山,为五岳之中南岳。李白《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有“衡岳有开士,五峰秀真骨”。另有《江夏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送戴十五归衡岳序》、《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衡峤:即衡岳,指南岳衡山。

李白《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少见的天才。他留下的千余首诗歌和六十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1200 多年来震撼着广大人民的心魄。他不愧为人间少有的“谪仙诗人”,无与伦比的“一代诗豪”!

李白的诗,不但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他继承、发展了屈原、庄周以来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融会前人的许多艺术手法,把古代诗歌艺术和散文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形成了他特有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

文章标题:李白《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978588.com/mingju/51619.html

上一篇:李白《将进酒》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下一篇:李白《结客少年场行》古诗翻译赏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