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赏析-[唐]杜牧古诗](/uploads/qita/shi883.jpg)
【赏析】
韩绰不知何许人也,应该是杜牧在扬州时的同事和朋友,韩绰死后,杜牧还写了一首《哭韩绰》,可见两人之交谊不浅。这首诗,应是杜牧在京城任监察御史时于秋日遥想江南扬州的美景,心血来潮一挥而就寄给韩绰的吧?
“二十四桥”之所指,至今仍聚讼纷纭,一说扬州城内有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还一一记述了桥名与地理位置;一说仅此一座桥,即吴家砖桥,又名红药桥,曾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上。
不管如何,杜牧此诗描绘了扬州秋日与秋夜的美好风物,追忆了以前在扬州的美好时光,抒写了对友人的深长怀想,而“玉人”也义有多解,可指韩绰,亦可指桥上美人。自杜牧领唱之后,月明之夜的二十四桥更名闻遐迩,诗人们纷纷前来合唱。北宋贺铸的《太平时·晚云高》,则将杜牧全诗引入自己的词中:“秋尽江南草未凋。晚云高。青山隐隐水迢迢,接亭皋。二十四桥明月夜,弭兰桡。玉人何处教吹箫?可怜宵。”他未经杜牧同意,就径自将杜诗与己词调成了一杯别具风味的鸡尾酒。
【杜牧简介】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相关阅读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赏析-唐代关于亲情友谊的古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杜牧-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第285首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古诗赏析
文章标题:《寄扬州韩绰判官》赏析-[唐]杜牧古诗
链接地址:https://www.978588.com/shangxi/37615.html
上一篇:《梦天》赏析-[唐]李贺古诗
下一篇:《相思》赏析-[唐]王维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