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节选)

--白居易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节选)古诗赏析

【赏析】

当霓裳襟袂从时代的浪尖滑落,一个王朝的颓势再也不可挽回。六军驻马,红颜凋落,自此,歌传长恨,词作霖铃,曲弹荔香,剧演长生,哀婉低回,千载不休。

时间回到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正是盛世的巅峰,缓歌慢舞,四海升平。这一年,武惠妃为爱子寿王李瑁择配,选中了能歌善舞的世家之女杨玉环。那个时候,温柔贤淑的武惠妃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在三年之后香消玉殒,而这个千挑万选的儿媳竟然成了自己的“接班人”。武惠妃殁后,玄宗着实郁郁寡欢了一阵子,就连每年例行的临幸华清宫活动,都无法提起兴致。临幸华清宫相当于现在的温泉旅行,每年十月,宗室子弟、内外命妇、左右随从,浩浩荡荡奔赴骊山,在当时是十分盛大的活动。那一年是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在命运的安排下,五十四岁的玄宗在华清池的澹荡金波之畔邂逅了年方二十的杨玉环,一时之间,六宫粉黛,三千佳丽,全都黯然失色了。

美人出浴的风情,尤为旖旎,史载杨妃肌理细腻,骨肉亭匀,浴后更是显得娇弱不胜,连最轻柔的罗绮都成了累赘。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玄宗心里的恋慕之情油然而生,伦常与道义,尽抛九霄云外。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玄宗一道《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彻底断绝了杨玉环与李瑁的夫妻关系。出家后的玉环道号太真,由于道教讲究“修真”,所以道号中带有“真”字是比较常见的。然而就是这普普通通的两个字,日后竟成为了不可替代的文学、美学符号之一。

次年,太真入宫,太液池畔,未央宫里,日日夜夜,长伴君王。天宝四载(公元745年),玄宗给儿子李瑁另觅亲事,然后终于名正言顺地册封杨玉环为贵妃。是时六宫正位虚悬,贵妃俨然便是实质上的皇后,连象征身份的衣着打扮,都比皇后差不了太多。玉环的专宠事迹,在正史、野史、文学作品、民间传说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诸如舞霓裳羽衣、专设荔枝使等,不一而足,其受宠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从史料的记载来看,玉环的确有专宠的资本。

她不仅拥有让狂妄的李太白都赞叹为“一枝红艳露凝香”的倾世容颜,更是多才多艺,令人折服。她能歌善舞,琵琶弹奏得出神入化,梨园子弟多承教诲,霓裳羽衣成就了一代传奇;她还能作诗文,《全唐诗》收有其《赠张云容舞》一首云: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写舞者姿态,婉转纤秾,譬喻贴切,格调工丽,可见其才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家的兄弟姐妹就此发达,裂土封侯、出入禁闱,自不在话下。传闻玄宗有一次临幸华清宫,就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同一种颜色的衣服,五个队伍就结成了炫目的五彩之色,沿途掉落的首饰钗环,不可胜数。

烈火烹油的灿烂之后,便是灰烬余烟的悲哀。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倾颓,玄宗出京避难,这一次仍以临幸为名,却是仓皇不堪。

马嵬坡,兵变处,君王掩面,红颜埋骨。时年,玉环仅三十八岁。野史亦有传言,玉环未死,而是被玄宗派亲信护送东渡,到了日本。至今日本还有贵妃墓。是真是假,年代缥缈,不得而知,但是却反映了我们希望留住美好的祈愿。玄宗的晚年就是在这种祈愿中度过的,他找来道士为玉环招魂,升天入地,无处可寻,于是有了海外仙山的美好愿景,有了七月七日长生殿的如真幻梦,也有了《长恨歌》,有了千古情话中最伟大的情话誓词: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玄宗与玉环,由翁媳以至伴侣,从道学家的眼光来看,是所谓的“聚麀”,即父子共牝,是令人咋舌的禽兽行为。然而从美学家与诗人的角度来说,撇开伦常之绊不谈,玄宗与玉环之间的关系,本身是生命极致之美的体现。于是白居易在《长恨歌》的开篇,淡化了令人争议的伦理背景,只说“杨家有女初长成”“一朝选在君王侧”,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处理方式,不仅可以消除世俗的不适感,还能够使诗歌的节奏更加紧凑。

《长恨歌》凡八百四十字,关于玉环死后玄宗的悔恨追忆等相关描述,占去大半篇幅,“长恨”之名,却符其实。开篇的百余字,信笔勾勒出玉环专宠的胜景,着墨并不很多,却字字铭心剜骨,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云中仙乐的繁华,天外宫阙的豪奢,皆为后来的长恨私语奠定了悲剧的基调。

白居易之诗向来以“老妪能解”著称,《长恨歌》中更是名句众多,朗朗上口。“三千宠爱在一身”是之,“可怜天下父母心”是之,“上穷碧落下黄泉”是之,“梨花一枝带雨”是之,然而论及流传范围、感人程度、后世影响等因素,则没有一句能够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相比。即使是完全不知道《长恨歌》的人,也一定听说过这一句诗。因为这是一句誓言,一句历经生死、饱含血泪的誓言,颇有些“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决绝。它道出了天下有情人的心声,能够使人最大限度上产生共鸣。

虽然早在初唐时代,卢照邻就有“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这样的名誓,知名度也未必比白诗差,但是《长安古意》的背后毕竟没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作为依托,因此我们读起卢诗,总是觉得味道上有些欠缺。

后世咏唱玄宗玉环故事的诗歌很多,讽喻者有之,叹惋者有之,鄙夷者有之,冷眼旁观者有之。然而再无人像白居易一样,浓墨重彩地歌颂这一段悖于伦常的感情。于是,天长地久,此恨绵绵,这一“恨”,就“恨”出了千古绝唱。

文章标题:白居易《长恨歌》(节选)古诗赏析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0229.html

上一篇:白居易《梦微之》古诗赏析

下一篇: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