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五代·李煜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古诗赏析

【赏析】

成为阶下囚的李煜,所写的诗词大多离不开“愁”与“恨”这两个字。今昔对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每每想起过去那段宛如在天上的日子,离愁别恨总是将他困得死死的,离国、别家,眉梢的愁,心头的恨……

李煜写的诗词,语言都比较直白,像“林花谢了红,太匆匆”,“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个人认为,这阕《相见欢》是李煜所有词中最浅显的。

自来到汴京成为阶下囚,日子总是那样漫长,岁月仿佛永远没有尽头。一天夜晚,他难解心中愁苦,默默无言地登上了西楼。抬头,夜空漆黑如泼墨,只有一弯弦月高挂,如钩子一般,泛着清冷的银光。古往今来的人都一样,心情不好时,都喜欢默默地登高楼望月亮。然而月光皎洁凄寒,越看越使人心伤。同一个月亮下,有多少人在窗后唉声叹气?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明月和西楼真是一对最佳拍档,它们出现于夜空之下,徘徊于惆怅之间,西楼明月,明月西楼……

古诗词中的西楼,大多不是一座楼的名字,或许是位于西边的楼,也或许只是一个称呼。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以《西楼》为题写过一首诗: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诗中的“朱楼”就是西楼,因朱楼面对东边的海,故有此称呼。难得在一首诗中,没有同时出现西楼和明月的影子,曾巩所描写的只是他在朱楼之上看海看雨的情形,彼时的他心情豪迈,完全没有西楼月下的李煜那种国仇家恨。而在大才女李清照的笔下,“雁字回时,月下西楼”,所体现的又是另一种情感了。

此外,还有唐朝诗人贾岛的“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南宋词人苏泂的“青裙自约弥明喜,更上西楼看月来”。同是西楼,同是明月,不同的是心中的那一怀情绪。李煜的“西楼”,怕是其中载满愁苦最多的一座楼了。

既然月光太凄冷,总是勾起不好的回忆,李煜决定不再去看月亮。他把视线转移到院子里来,只见梧桐树孤零零地立在月光下,孤芳自赏,院中尽是一片凄凉的秋色。凄凉的夜让他联想到自身的处境,怕是没有什么能比他更凄凉了!国破家亡,囚禁异乡,谁能体会他心中的苦呢?那一怀愁绪时时刻刻笼罩在心头,如阴霾,挥不走,剪不断,理不清……孤家寡人的他,像极了院子里那棵寂寞的梧桐。梧桐本不寂寞,寂寞的是人的心啊。

记不清有多少人写诗词的时候,曾将自身情感寄托在梧桐身上。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是失去丈夫和的孤独、相思,还有忧愁;周紫芝的“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是秋夜带来的离别之悲;苏轼的“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是幽居者的寂寞和凄凉。相比之下,苏轼词中的感觉和李煜的稍稍接近,只是他的凄惨,远不及李煜心中的万一。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和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有着类似的感觉。李煜心头的愁绪如一团乱麻,无法将之剪断,更无法理清楚,而李白的愁仿佛是流淌的溪水,用再锋利的刀也斩不断,想借酒浇愁,不仅浇不灭,反而像火上浇油一般,比原先更加浓烈了。这种感觉看似抽象,却很贴切,不是身在愁中人,不识愁人心中苦,只有经历过“愁”事,方可体会。

曾经是高高在上的天子,如今是身份尴尬的囚犯,悲伤,惆怅,寂寞无人知。若这些都只是一场噩梦,醒来便烟消云散,那该多好。

文章标题: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古诗赏析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1924.html

上一篇: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古诗赏析

下一篇: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古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