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赏析-宋代关于仕隐两难的古诗

首页 > 名篇赏析 > 时间:2022-08-30 09:09 来源:李白古诗网 作者:辛弃疾

【原文】

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

辛弃疾

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

见君谏疏频上,谈笑挽天回。

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往事莫惊猜。

政恐不免耳,消息日边来。

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

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

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

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辛弃疾《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赏析-宋代关于仕隐两难的古诗

【赏析】

本词题为答谢汤某而作,但重心却落在抒发自己的潦倒失意之恨上。以汤朝美的即将被起用,来与自己的不得再显露才干作对比,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词作。

词的上片,分三层来写汤朝美,赞美汤司谏以往谏书频上、议论风生、对孝宗皇帝施加影响的出色司谏能力。起韵气势不凡,用典浑化,以天上景象比拟君门九重、君威赫赫的景象,加深了见君不易、影响君王更不易的寓意,这是为接韵张目。接韵以“频上”“谈笑”之辞,显出了汤司谏的过人勇气和出色讽谏能力。第三韵,以孝宗曾赞许汤司谏的手书内容,来肯定汤为官时正直敢言的好品质,且因汤自写愁情而安慰他:被贬谪的痛苦日子已成为过去,如今不要再担心和猜疑了。结韵是进一步借用谢安当年的踌躇满志,预言汤这次由新州移至信州待命,是将被起用的好兆头,并预言他将大有为,富贵他日“政恐不免”。这样,叙往事、慰眼前,想未来,他将对汤司谏的同情、劝慰、称颂、激励都表达了出来。

下片转为完全写自己。过片二韵写自嘲。嘲笑自己被抛弃于乡间,无人问津,连门前的小径都长满了青苔,门户更是被野草封锁。“草”与“苔”的细节,最能显示作者的寂寞感。“未应”两句,以否定句式,对自己能够“试手补天裂”的双手如今只得持螯把杯表示沉痛的慨叹。三韵说自己“说剑论诗”都成了余事。为了排遣愁苦,只有靠醉舞狂歌——真是可悲。四韵出以白发增多的自我形象,不言愁而愁闷自现。这闲置的苦闷,充分说明稼轩身在田园而心怀君国的感情境界。

应该指出,汤朝美作为一个使金辱宋而被贬官的人,与作者的情况并不一样。但作者对他的错误却不置一辞,这是因眼前彼此都处于这样的放闲境地中,彼此相感更深,相慰更切。更何况写别人的好境况,目的是与自己的悲凉处境作对比。对此读者不必过于苛求,否则就难以理解词的重心所在。

辛弃疾《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赏析-宋代关于仕隐两难的古诗

【作者名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饶。1207年,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文章标题:辛弃疾《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赏析-宋代关于仕隐两难的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35556.html

上一篇:辛弃疾《洞仙歌·开南溪初成赋》赏析-宋代关于仕隐两难的古诗

下一篇: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赏析-宋代关于仕隐两难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