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首页 > 名篇赏析 > 时间:2022-08-24 10:09 来源:李白古诗网 作者: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原文(1)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樟开。

波落泗水,海色明但徕(2)。

飞蓬各自远(3),且尽手中杯。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注释

(1)鲁郡:鲁城,今天的山东曲阜。石门:山名,在山东曲阜东北,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峦,山有寺院,泉水潺潺,李杜经常在这幽雅隐逸的胜地游览。

(2)泗水:水名,泗河古称泗水,为禹治九水之一。很徕:山名,是泰山的姊妹山。

(3)飞蓬:是被风吹得在地面上飞跑的草,比喻人的行迹飘零。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题解

这是李白写给杜甫的一首送别诗。唐玄宗天宝三载(744),李白被赐金还乡之后,在东都洛阳与比他小十二岁的杜甫一见如故,二人结为知音之交,来往密切。天宝四载(745),避归东鲁的李白与游至兖州的杜甫重逢,二人结伴同游齐鲁,情好益密。杜甫赠白诗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者是也。俄而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亦有江东之游,城东石门一别二人遂无再见之日。这首送别诗以二人的深情厚谊为内在抒情线索,描绘石门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致,寄寓诗人与杜甫之间的惜别之情。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赏析

据载,李白写给杜甫的赠诗总共有三首,《戏赠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这是最后一首。诗歌写二人惜别之情,少伤感,多洒脱,表现出李白无羁随性的个性。

醉别复几日”,诗歌以“醉别”开篇,两位知交在即将分手的日子里,被浓重的伤别之情侵袭,一想到没有几天便要离别了,索性痛快一饮,一醉而别吧。诚如杜甫所言“李白斗酒诗百篇”,伤别买醉的李白最能畅意表达心曲,于是次句“登临遍池台”紧承首句,写李杜二人把鲁郡的名胜古迹、池台阁榭悉数游览遍了,二人把手同游的适意亲密犹在眼前,酣醉之中齐鲁共游“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分别在即,诗人没有让自己和杜二甫一同坠入离伤之痛,而是和杜二甫痛饮金槽,遍游池台,以洒脱之姿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别。

还未分别,诗人就已在盼望下一次的再会:“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石门,是山东曲阜东北的山,幽雅隐逸,是李杜同游之地。以酒会友,诗兴盎然之际,最是李杜兴酣之时,杜甫在《日忆李白》中深情唱叹:“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而李白则心有灵犀地怅然而问,何时能再有机缘“”“开金樽”。诗酒之间,二人在不同的时空,热烈地你唱我和,志趣相投,共同盼望再相逢,大有知音一别难再遇之慨叹,有时空错位带来的别有动人之处。

自古逢秋悲寂寥,时值秋日,李杜分别在即,秋日的石门想也是秋殇处处吧。然而李白笔下的石门秋景却是“秋波落泗水,海色明但徕”。泗水有如得到明眸善睐的眼波,流转之间澄澈静幽,很山被海水映照得愈加苍翠。诗评历来认为其中的“”字堪称诗眼,它将静止不动的一山苍翠化静为动,好似碧海多情主动映绿了但徕青山,海亦多情,山亦生动,山青如很徕,水秀如泗河,分别在即的李杜二人怎能不留恋?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未二句“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诗人暂抛离愁,洒脱言别。诗人借身不由己的风中蓬草来比喻自己和杜甫,知交此去一别,各自飘零,咫尺之间转眼天涯,更不知相逢在何时?言不尽的惆怅,说不完的离愁,且让它们随着我这杯中酒,一倾而尽,一醉而别吧!这就是李白,任你是离情深重,任你是别情依依,任你是相逢多艰,他都可以在洒脱爽朗的痛饮中超脱出来,一醉混愁情。

这首送别诗以“醉别”始,以“醉别”结,首尾呼应,结构圆合,显示出诗人洒脱不霸的个性。这首送别诗写得斩截洒脱,别具韵致。“重有金樟开”句,暗合杜甫写给李白的《春日忆李白》,颇有知音共鸣之妙;“泗水、很徕”之景以明澈苍翠的形象和李杜二人坦荡清明的君子形象交相呼应,达到物我无间的情最交融之美。所以,整首诗言知音之情深挚动人,写石门之景明丽宜人,意蕴丰赡,动人心扉。短诗跌宕有致,波澜层递。语言古朴真淳,直抒胸臆。结构布局,不拘音律,不就规矩,将叙事、绘景、抒情三者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尽得天真天然之句。

文章标题: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5905.html

上一篇: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下一篇: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原文赏析-注释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