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泊胥门与蒙泉抵足卧

查慎行

野泊五湖东,迷漫雪满空。水明千雉白,人静一灯红。

乱柝鸡声外,轻寒酒力中。残年归梦阔,惆怅两心同。

【作者】

查慎行(1650-1727),原名嗣琏。字重,一字悔余,号初白,浙江海宁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赐进士出身,官翰林院编修。其诗学苏轼陆游,意境清新,局度严谨,为清代一大家。有《敬业堂诗集》《苏诗补注》等。

《雪夜泊胥门与蒙泉抵足卧》原文赏析-查慎行

【赏析】

康熙二十七年(1688),查慎行的好友、著名戏曲作家洪昇,“经十余年三易稿”,写成名著《长生殿》。第二年八月,招伶人于宅中演出,查慎行和北京许多名士前去观看。这时,正值佟皇后于上月病逝,尚未除服。给事中黄六鸿劾洪昇等人于“国恤”期间观剧为“大不敬”。洪昇被捕下狱。后来,赵执信、朱典等人被革职,洪昇、查慎行等人被革去国子监籍。因列席观看而被革除功名者近五十人。此事对查、赵、洪等人都打击很大。当时有人作诗说:“谷(赵执信)才华迥绝俦,少年科第尽风流。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查慎行在《送赵秋谷宫坊罢官归益都四首》中写道:“荆高市上重相见,摇首休呼旧姓名。”“欲逃世网无多语,莫遣诗名万口传。”可见当时诗人心情何等沉重。

事后,赵执信、查慎行先后离京。查慎行至吴中,次年写了这首诗。往事的阴影,一直笼罩在诗人的心头,挥之不去,虽与好友抵足而卧,也未能去除他心中的抑郁。因此,这首诗写得哀怨凄迷,令人忧伤。

“胥门”,在今苏州市内胥江边上,西临太湖。蒙泉,赵蒙泉,查集中有《次韵答赵蒙泉闽中见怀》《发东山至石湖舟中大雪与蒙泉雪园分韵》诸作。五湖,五个大湖的总称。有多种说法,此处指太湖东岸五个与太湖相通连的湖,见《周礼·职方》《国语·越语》《史记·河渠书》等。诗人“发东山至石湖”,一路与赵蒙泉同舟。舟泊胥门,雪夜静卧,谈论近年来不平遭遇,满心惆怅。舟外大雪迷漫,满室满野,舟不能行,道路已失,这种景象,颇如诗人遭际。所幸者尚有知心好友抵足夜谈,可聊慰人生凄冷与寂寞。于是,在诗人的心目中,“水明千雉白,人静一灯红”,犹有几分明光,几分亮色,痛苦之情,略得消散。“千雉(zhì)”,指城墙。“水明”“人静”二语,将姑苏城外江湖中雪夜特有之景,描写得非常真切。灯红、雉白,形成鲜明的对照,渲染了水乡雪夜的深谧寂静。“乱柝(tuò)鸡声外”,兼写时间和空间,使人感到夜静更深,已将及曙,湖东野泊,远在市外。“轻寒酒力中”,叙事兼带抒情,既写了雪夜舟中与朋友杯酒相聚,又写出块垒难消的惆怅与哀痛。在这种复杂的心情中,人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感受,颇不同于平时。这年,诗人年仅三十八岁,使他已感到是“残年”了;前途茫茫,帝都渺远,重归朝廷,不知何日?诗人被迫浪迹江湖,感到归梦空阔无依。“残年归梦阔,惆怅两心同”,写尽了一个蒙受重大打击的人的痛苦的心情。

文学描写,贵在准确,要使读者感到,此情此景,非此语不能道。查慎行诗,无论写景、抒情,均以稳惬、熨帖见长。张维屏说:“初白先生诗极清真,极隽永,亦典切,亦空灵,如明镜之有形,如化工之赋物,其妙只是能达。”(《听松庐诗话》)所谓“能达”,即指准确而言。这首《雪夜》诗便显示了查诗的这种长处。读者仔细吟咏,便会感到,它把诗人心中一些微细的褶皱也显示了出来,真可谓“能达”。

(张中)

文章标题:《雪夜泊胥门与蒙泉抵足卧》原文赏析-查慎行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0357.html

上一篇:《晓发胥口》原文赏析-查慎行

下一篇:《三江口苦雨》原文赏析-查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