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冬歌

首页 > 李白古诗 > 乐府 > 时间:2022-05-29 09:37 作者:李白

子夜吴歌·歌 古诗全文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参考资料:子夜四时歌 四首-百度百科 子 夜吴歌·冬歌-百度汉语

子夜吴歌·冬歌

【子夜吴歌其四注释】

①驿使:驿站间传送文书、物件之人。

②临兆:即跳州,唐时属陇右道。即今甘肃临潭县。此处泛指西北边关。

【子夜吴歌其四题解】

此首与前首时序相接。“明朝”、“一夜”写裁缝之刻不容缓,“抽针"、“把剪”写裁缝之辛苦。

《子夜吴歌·歌》翻译译文:

译文:

明晨驿使就要出发,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

纤纤素手连抽针都冷得不行,更不说用那冰冷的剪刀来裁衣服了。

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子夜吴歌·冬歌

注释:

⑴子夜吴歌:又作《子夜四时歌》,共四首,写冬四时,《冬歌》为其中第四首。六朝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即有《子夜四时歌》,因属吴声曲,故又称《子夜吴歌》。

⑵驿使:古时官府传送书信和物件的使者。驿:驿馆。

⑶絮:做棉衣时向衣服里絮丝绵。

⑷素手:白净的手,形容女子的皮肤白皙。

⑸裁缝:指裁制好的征衣。

⑹临洮:在今甘肃省临潭县西南,古为西羌之地。唐为临洮镇,属边关地带。

《子夜吴歌·冬歌》文学赏析一

《子夜吴歌·冬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而创作的古诗。此诗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全诗先写驿使催促赶制征袍,再写冬日夜间劳作之不易,继而写妇女们将冬衣赶制出来,心系远人何日能穿上御寒。作品构思巧妙,层次分明,结体严谨,体察入微,对比强烈,感人肺腑。

《冬歌》不写景而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时间是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情节性和戏剧性。

子夜吴歌·冬歌

一个“”字,不曾明写,但从“明朝驿使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关于如何“”、如何“”、如何“”等等具体过程,诗人有所取舍,只写抽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字。素手抽针已觉很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既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加强情节的生动性。天气的严寒,使手指也不灵巧了,而时不我待,偏偏驿使就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明朝驿使发”,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然而,她从自己的冷想到“临洮”(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那边的更冷。因此又巴不得驿使早发、快发。这种矛盾心理亦从无字处表出。读者似乎又看见她一边呵着手一边赶裁、赶絮、赶缝。“一夜絮征袍”,言简而意足,然而随即又情急起来,她想:路是这样远,“寒到身边衣到无”呢?这回却是恐怕驿使行迟,盼望驿车加紧了。

子夜吴歌·冬歌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包含极度的深情与牵挂。这组诗第三首是正面归结到怀思良人之意,而这一首诗却纯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画与心理描写结合,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成功表达了诗歌主题。结构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势突兀,结句意远,情节生动感人。

如果说《秋歌》是以间接方式塑造了长安女子的群像,《冬歌》则通过个体形象以表现出一类人——思妇形象。其语言的明转天然,形象的鲜明集中,音调的清越明亮,情感的委婉深厚,得力于民歌,真是“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以句摘,句不可以字求”(《诗薮·内编》卷二)的佳作。

唐诗诗评:看过这最后一首,才知道远征人的衣衫被服传送是由国家的驿站代办的。这是令我们看了都会生起同情心的一幕!妻子为远方的丈夫缝制冬衣。天亮了就要送达驿站。多少天后,衣服才抵达丈夫之手呢? 临眺有多远,村妇并不清楚。李白不仅仅写神遇,写英雄,写豪气,还能写出妇女的美德与形象!本首是“子夜冬歌”。

《子夜吴歌·冬歌》赏析二

这一首是冬歌,通过叙写一个女子连夜赶制征衣的情景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对出征在外的亲人的深厚感情。如果说《歌》是以间接的方式塑造了思妇的群体形象,那么《冬歌》则集中地刻划了思妇的个体形象,两首诗都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同样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诗人把事件特意安排在运送征衣的驿车即将出发的前夜这一特定的时刻,从而使女主人公一出场就处于矛盾的漩涡之中。时间紧迫,征衣尚未完成,她内心的焦急也就可想而知了。别无他法,只有连夜赶制,她多么希望驿车能迟点出发,好让自己能把对亲人的深情厚意,一针针,一线线,密密地缝进征衣里呵!  诗句中虽然没有出现“赶”或“急”这样的字眼,但是通过“明朝”和“一夜”两个时间词的对举,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当时那紧张的气氛,想象出那个女子焦灼的神情和紧张劳作的情景。在结构上作出的这种精心的安排,不仅大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情节性和戏剧性,而且也有力地突出了女主人公可贵的品格,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一夜劳作,可以写的东西很多,但作者不去写女主人公如何裁、如何絮、如何缝等具体过程,而是选取拈针把剪这样一个细小的动作,突出女主人公的感觉——“冷”。这样写有三个好处:一是切合时令。素手抽针已觉寒气逼人,更何况还要握那把冰冷的剪刀。二是写出了女主人公焦急的情态。由于天气寒冷,使本来十分灵巧的双手不那么得心应手了,可是驿车马上要出发了,时间紧迫,这又怎么能不叫女主人公焦急万分呢?三是揭示出女主人公矛盾的心理状态。她从自己的冷,必然会想到亲人所在的边地更冷,因此又巴不得驿车早一点出发。这种效果正是通过拈针把剪这一细小的动作表现出来的,此正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情。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临洮,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是征夫所在之地。经过一夜的辛劳,征衣赶制出来了,女主人公本可松口气了。可是,一想到离临洮的路程是那样的遥远,不知几日才能把征衣送到亲人的手里,女主人公又情急起来,就担心驿车行进缓慢,误了时间,这急切的一问,包含着女主人公对亲人多么深厚的情意呵!     这首诗的语言自然天成,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不失民歌的风韵。然而表现力却很强,成功地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语浅而情深,词近而意远,表现出诗人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关阅读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的意思出处赏析

李白《子夜吴歌》(春歌)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的意思出处赏析

《子夜四时歌·秋歌》(秋风入窗里)原文赏析-南朝民歌古诗-南北朝诗歌

《子夜吴歌》原文赏析-李白

《子夜歌·其三》(宿昔不梳头)原文赏析-南朝民歌古诗-南北朝诗歌

李白《子夜吴歌四首》赏析-唐代关于别有怀抱的乐府古诗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的意思出处赏析

李白《子夜吴歌》(冬歌)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子夜歌》原文翻译赏析-李煜

子夜吴歌·夏歌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的意思出处赏析

《子夜四时歌·春歌》(自从别欢后)原文赏析-南朝民歌古诗-南北朝诗歌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的意思出处赏析

李白《子夜吴歌》两首赏析-唐诗白话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的意思出处赏析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的意思出处赏析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子夜吴歌-古诗译文赏析(李白)

子夜吴歌·春歌

《子夜四时歌·冬歌》(果欲结金兰)原文赏析-南朝民歌古诗-南北朝诗歌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的意思出处赏析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的意思出处赏析

《今子夜歌》(二首)原文赏析-夏敬观

《子夜四时歌·夏歌》(田蚕事已毕)原文赏析-南朝民歌古诗-南北朝诗歌

《子夜歌·其三十七》(怜欢好情怀)原文赏析-南朝民歌古诗-南北朝诗歌

子夜吴歌四首/子夜四时歌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意思出处赏析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原文句解诗意赏析-李煜诗词

《子夜歌·其二十八》(夜长不得眠)原文赏析-南朝民歌古诗-南北朝诗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的意思出处赏析

子夜吴歌-原文句解诗意赏析-李白诗词

子夜吴歌·秋歌

《子夜四时歌·冬歌》(昔别春草绿)原文赏析-南朝民歌古诗-南北朝诗歌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的意思出处赏析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出处赏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征夫之妻的不眠夜

《子夜吴歌秋歌》古诗翻译赏析-李白作品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意思出处赏析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的意思出处赏析

《子夜歌·其三十五》(我念欢的的)原文赏析-南朝民歌古诗-南北朝诗歌

战争铁蹄,踏皱了那池春水-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子夜吴歌·秋歌》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白-五言乐府-唐诗三百首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的意思出处赏析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的意思出处赏析

《子夜吴歌·冬歌》由李白古诗网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子夜吴歌·冬歌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子夜吴歌·冬歌》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子夜吴歌·冬歌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iwen/814.html

上一篇:子夜吴歌·春歌 下一篇:子夜吴歌·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