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酂侯镇二首

汪藻

当时踏月此长亭,鬓似河堤柳色青。

今日重来堤树老,一簪华发戴寒星。

微凉初破候虫,露草萤光已不流。

搔首与谁论往事,星河无语下城头。

【注释】

星河无语:星河,指银河。星河无语,意即银汉无声。

桓大司马:即东晋桓温。桓温曾为征西大将军加大司马。故称桓大司马。

【作者】

汪藻:(1079—1154)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崇宁进士。调婺州观察推官,历迁著作佐郎。高宗时任翰林学士。其诗初学江西派,后学苏轼。擅四六文。有《浮溪集》,原本久佚,清人自《永乐大典》辑出。

《宿酂侯镇二首》原文赏析-汪藻

【赏析】

这两首七绝作年无考,诗中有“一簪华发”之句,当是中年以后的作品。全诗并无国事的感慨,疑作于徽宗宣和(1119—1125)后期,作者年龄四十五岁左右。酂侯镇在今湖北光化西北,宋代属襄阳府。酂,在秦汉时本为县名,汉初,萧何封酂侯,酂侯镇即萧何封国的故址。当时属南阳郡,在汉水东岸。诗作于镇边的驿亭,作者是重游此地了。第一首抒写今昔之感,第二首是追怀往事。

第一首前两句:“当时踏月此长亭,鬓似河堤柳色青。”从感念前游起兴。那时节曾经在长亭的附近踏月,自己的双鬓,和汉水河堤上的柳色一样的青青;可今日重来,风景依稀,亭是当年的亭,月是当年的月,踏着月色的人,也是当年的人。然而当年的堤柳,如今都已成为老树了;当年的人,也华发星星,是“伤于哀乐”的中年以后的人了。后两句:“今日重来堤树老,一簪华发戴寒星。”正是由此而生的深沉的慨叹。《世说新语·言语》载:“桓公(按:指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玡(内史)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折条,泫然流泪。”作者正是用了这个典故的史实,写身临此境的同感。姜白石《长亭怨慢》序引:“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作者当亦深爱此语,而心情环境正复相同。所以着笔如此,以示古今人的思致,有其相同之处,心灵上所共鸣者,不必时代相同。

第二首头两句:“微凉初破候虫秋,露草萤光已不流。”点明季节和时间。候虫鸣秋,蟋蟀和纺织娘之类的秋虫,已经用它们的声音,点破这初秋微凉的静夜了。草地上零露正浓,流萤因为露重难飞,已经停止它们的活动。夜也渐渐地深了。古有“以虫鸣秋”之说,所以用候虫之鸣起兴。后两句即景抒怀,“搔首与谁论往事,星河无语下城头。”感叹当年同来的人,都未曾来,自己此番单身作客,往年的情事,又和谁谈论呢?天空中星河渐低,仿佛垂向城头的样子。银河非常凝静,河水脉脉含情。星河无语,人也独立无语,这丝丝缕缕的往事,只有凭自己去追念,独自领会这淡漠的轻愁了。

这两首诗写得颇为清俊,可说是情景交融;写景即在眼前,而景中有情;写情又不离物象,而情中有景。诗的境界,易于使人受到感染。作者的诗歌,曾受到江西派诗人徐俯、洪炎、洪刍等人的重视。但就作品而论,则受苏轼的影响更为明显。从这两首来看,诗境清旷自然,风格确与苏诗相近。

(马祖熙)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宿酂侯镇二首》原文赏析-汪藻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3503.html

上一篇:《即事二首》原文赏析-汪藻

下一篇:《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原文赏析-汪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