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

①赋得:原是古时科举试题中语,后诗人们分题赋诗,所分题目也称“赋得”。

②建业:今南京市。

③海门:县名,在今江苏海门县。

④散丝:指细雨,这里喻流泪。

【译文】

楚江上飘着绵绵细雨,建业城内传来阵阵的晚钟声。水气氤氲,船帆沉重,暮色冥冥,飞鸟迟行。海门渐远遥望不见,远树湿润含着水雾,怀着无限深情为你送行,泪沾衣襟,如雨如丝。

赋得暮雨送李曹-古诗译文赏析(韦应物)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江边送友人李曹所作的咏暮雨诗。送别之时在傍晚,南京城里寺院的钟声悠悠传来,诗人与友人站在江边,李曹要去的地方是长江的上游。远眺江面,水气氤氲,布帆被雨沾湿增加了重量,因此船行不快;鸟飞高空,因为飞远了,看起来好像飞行很慢。下眺长江下游,入海处幽暗难辨,水边的树远远地看起来如含着水汽。尾联写惜别之情。诗的前六句写景,其实是为送别制造一种气氛。因为惜别,诗中充满了愁黯的色彩,由于有了这种气氛、色彩作铺垫,水到渠成地结束了末联。颔联“漠漠”、“冥冥”四字,下笔极其准确传神,这种视觉上的偏差丝毫不会影响写景的真实,反而增添了观察的细腻感受。全诗真切地描绘了烟雨朦胧的景物,烘托出凄清的境界,隐现出了黯然伤别的情绪。

【评点】

本诗描写雨中送别情景,绘景含情,浑然一体。诗人以写意的笔墨描绘黄昏江上迷蒙晦冥的烟雨图,渲染了离情别绪,抒写了真挚的友情。赋得,凡分题赋诗,分到的题目叫“赋得”,意思是说吟咏。本题咏暮雨,故曰“赋得暮雨”。李曹,一作李胄或李渭,生平不详。

虽是赠别诗,诗人却未直接渲染离情,而是用重笔写景,紧紧围绕“暮雨”二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开篇点“雨”,次句写“暮”,直切诗题中“暮雨”二字。“楚江”对“建业”,点明送别之地。“暮钟时”,即傍晚时分,点明送别的时间: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也称“晨钟暮鼓”、“晨鼓暮钟”。“微雨里”,点明送别的情景,诗人伫立江边雨中,暗合“送”的主题。一个“里”字,既写出了雨丝缠绵之状,又描摹了一个令人窒息的压抑场景。诗人寥寥数笔,便把送行的环境勾勒了出来,也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昏暗的基调。

颔联两句描写楚江“帆”、“鸟”,同样是紧扣“暮雨”的主题。船帆沉重是因为被雨淋湿了,鸟儿非常缓慢也是因为天暮和细雨。“迟”、“重”二字用意精深。“重帆”、“迟鸟”等景象陆续出现,起到了呼应首联的作用。诗人不写离舟而写“帆来”,用意也很值得推敲。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舟入诗,再现了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李白的依依惜别之情。而本诗以“来帆”入诗,其实是在暗示友人的行舟早已从视野中消逝。诗人深情远眺,看到的只是江面来来往往的行舟。诗人以“来帆”衬托“去帆”的不可再现,离愁别绪深蕴其间。同时,那飞行缓慢的“迟鸟”不也是远去友人的反衬吗?

颈联中,“深”和“远”二字又着意刻画了一幅朦胧昏暗的画面。颔、颈两联的四句诗构成了一副动静皆宜的场景。景物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看似动景,但“帆重”好似无法前行,“鸟迟”恰似不能展翅,又是一种相对的静态;“海门”、“浦树”为静景,但海门应有波涛滚滚,浦树上有水雾笼罩,又构成一种相对的动景。再看画面设置:帆行江面,鸟飞升空,场景何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意境又何等深邃。“海门”应指长江的入海处,但诗人所在的南京靠江不临海,离海门有万里之遥,海门“不见”在情理之中。那么,诗人为什么以此入诗呢?其实,此处乃虚指,友人乘船东去后,诗人极目远眺,无奈人去舟远,在苍茫的暮色中,友人的小船已无踪迹。“海门”一词,正表达了诗人难以跨越空间距离的无奈。同时,江边的树木也在雨幕中显得更加萧瑟、孤寂,无不折射出诗人怅惘悲伤的情绪。由此整个画面显得立体感很强,所有景物似都在细雨暮烟的笼罩之下,更有离愁别绪充斥其间。

在描绘了“微雨”、“暮钟”、“重帆”、“迟鸟”、“海门”、“浦树”等众多景色之后,全诗笼罩在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悲伤中。诗人置身在这些景物之间,那令人黯然销魂的暮钟依然毫不留情地冲入他的耳鼓,扣动他紧绷的心弦。于是,诗人哀愁的情绪再也难以自制,离愁别绪在瞬间爆发:“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尾联一改前三联的含蓄委婉,直抒胸臆。“散丝”,即指雨丝,晋人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之句。一个“比”字,更把泪水与雨丝交织在一起,使得情与景密密融和,正如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所形容的那样,“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由此,情、景俱得升华。

清代学者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由此可见,“景”的安排其实是以“情”为根据的。诗人在想表达某种感情时,往往选择有助于表达这种感情的景物入诗。本诗中,诗人泼重墨描绘昏暗的暮色、如织的密雨,就是为了与自己哀伤的情绪相吻合。即使是那些用来烘托暮雨的景物,诗人也花费大量心思、别具匠心地进行了描绘。从结构上来看,全诗以“微雨”开篇,以“散丝”作结,密切呼应、浑然一体,实为难得的佳作。

文章标题:赋得暮雨送李曹-古诗译文赏析(韦应物)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4026.html

上一篇:《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原文翻译赏析-韦应物古诗

下一篇:东郊-古诗译文赏析(韦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