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祐四年(1256)进士第一。历知瑞、赣等州。德祐元年(1275),元兵东下,在赣州组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脱逃至温州。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败退广东。次年在五坡岭(在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拒绝元将诱降,于次年送至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屡经威逼利诱,誓死不屈,编《指南录》,作《正气歌》,大义凛然,终在柴市被害。有《文山先生全集》。

《金陵驿二首》(其一)原文赏析-文天祥

【赏析】

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

在元军大举南下之时,为挽救摇摇欲坠的赵宋王朝,诗人曾积极募集将士,组织抗战。谁曾料,如今竟成了阶下囚!自己壮志未酬,而故国河山已经沦亡,诗人心中怎能不感慨万千?在这首诗中,诗人既写出了黍离之悲,亡国之痛,又写出了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心。

金陵是六朝故都。南宋初,高宗曾短期留驻于此,建有行宫。当初,这里画廊飞檐,金碧辉煌,何等繁华,何等气派!可如今,却是衰草斜阳,满目疮痍,一片凄凉。封建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象征,而皇宫又是皇帝的所在。宫室的荒凉破败,就意味着政权的丧失,国家的沉沦。这里,诗人正是以一片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的离宫的景色,暗寓南宋朝廷已如夕阳之沉沦,宗国覆灭,诗人也就无所依托了。于是不禁仰天长叹,自己就像那天边漂浮的孤云,归宿在哪里?漂泊向何方?这里“孤云”既是实景也是自比。

面对这残酷现实,身为囚徒的诗人已经无能为力。他只能发出“山河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前句化用“新亭对泣”、后句化用丁令威化鹤回辽东的典故,采用对比手法,用依然如故的青山绿水反衬经战争摧残后城垣颓坏、人民离散死亡,感慨极深。

接着,又以“满地芦花”和“旧家燕子”表达了家国沧桑之感。在“故垒萧萧芦荻”的季节里,“金陵王气黯然收”(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自己同秋天的芦花一样随风飘零,并且即将为故国殉难。刘禹锡《乌衣巷》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一片浩劫,旧家燕子将飞往何处呢?这里,既有身家之感,又有黍离之悲。

社稷如此,个人的命运也就微不足道了。诗人决心以一死来报效国家。最后两句,化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的语意和望帝死后化为杜鹃的神话,表示现在我虽被迫离开故乡,决无生还之望,但一片忠魂,终归南土。我死之后要化成啼血的杜鹃鸟,飞回江南。诗人这种心志,可谓哀苦之至,同他流传千古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样,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不渝的民族气节,感动了后世的许多人。

文天祥在宋亡后写的诗,悲壮慷慨,气贯长虹,这首是代表作之一。此诗触景生情,景中寓情,巧妙地化用典故,将自己的亲身感受、金陵的历代兴亡以及前人的咏叹等交织在一起,抒发了自己深沉而又复杂的内心情感,柔婉含蓄但又淋漓尽致,外柔内刚,沉挚悲壮。这种以鲜血和生命写出来的诗篇,值得珍视。

(詹杭伦)

文章标题:《金陵驿二首》(其一)原文赏析-文天祥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4102.html

上一篇:《南安军》原文赏析-文天祥

下一篇:《建康》原文赏析-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