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其三十三》(一日复一夕)原文赏析-阮籍古诗-魏晋诗歌

首页 > 名篇赏析 > 时间:2022-06-23 01:09 来源:李白古诗网 作者:阮籍

咏怀(其三十三)

阮籍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

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咏怀·其三十三》(一日复一夕)原文赏析-阮籍古诗-魏晋诗歌

【鉴赏】

阮籍的《咏怀》诗,五言的有八十二首,四言的有十三首,都是他“嗟生、忧时、愤世、疾世”之作。所选本诗,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一开头,就给我们勾勒了一幅诗人的自画像:随着时光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的流逝,诗人不能像以往那样安闲自在、颐养天年了,而是容貌骤改,精神憔悴,身体消瘦。这使人不禁要问,身为当时大名士的阮籍,何以竟成这等模样?其原因是“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在这愤激的诗句中,倾诉着诗人多少辛酸和难言之苦。我们联想起诗人当时的处境,据《晋书·阮籍传》载:“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原来诗人胸怀建功立业的大志,可是生不逢时,正处于魏、晋交替的年代。诗人比较接近的曹魏政权日趋衰亡,而司马氏集团却拥权篡魏,进行血腥屠杀,实行恐怖统治,诗人又不愿与司马氏同流合污,在这险恶的政局变动中,诗人看不到实现自己理想的曙光,也找不到解决当时社会矛盾的办法,而且自己随时会遭到不测之祸,怎叫诗人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日夜担忧呢?诗人内心矛盾痛苦至极!正是这种沉重的精神负担,导致诗人形容憔悴,精神疲惫。诗人想摆脱这种困境,但又无能为力,因而“畏祸避世”的消极思想便油然而生,这与诗人“博览群籍,尤好庄老”(《晋书·阮籍传》)是分不开的。“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诗人认为万事万物是没有穷尽的,相反人的智慧倒是有限的,它不可能穷究天下的万事万物,面对复杂多变的政局,要想靠自己的智谋把自己从险境中解脱出来是很困难的,因而打算出世隐居,诗人这种想法,不是出于权宜之计,而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必然结果。因为他生于乱世,感到无路可走,无处发泄他胸中的苦闷,于是反而为旷达。《咏怀》诗中大量篇幅都反映了这种思想。当然,诗人也时刻感到达摩克利斯剑正悬挂在自己的头上,惧怕不知在何时何方的一个瞬间,就会人头落地,随后灵魂在天国中随风飘荡。因而他发出感叹,要在这种险恶政局中求生存,就像在天行走在薄冰之上,稍有不慎,就会跌入深渊。可是此时此景,又有谁能体谅诗人为之日夜焦虑的心情呢!

这首诗,诗人直抒胸臆,并以自己精神面貌的变化,真切地道出了他在曹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政治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受煎熬的悲愤心情,蕴含着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司马氏集团的猛烈抨击,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而且在表现手法上,体现了阮籍“文尚曲隐”的艺术特色。正如李善所说:“嗣宗(指阮籍)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多隐避”(《文选》李善注),真是一语中的。

(朱一清 朱颖)

《咏怀·其三十三》(一日复一夕)原文赏析-阮籍古诗-魏晋诗歌

【诗人名片】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建安作家阮瑀之子。好学博览,尤慕老、庄。他反对名教,向往自然,旷达不拘礼俗。他对于新起的司马氏政权不愿合作,但不像嵇康那样坚决不仕,而是采取对司马氏虚与委蛇的态度,纵酒谈玄,不问世事,作消极的反抗。他在文学上受屈原的影响较多。《咏怀诗》八十余首,感慨很深,格调高浑,使他成为正始(魏齐王曹芳年号)时代(240—248)的最重要的诗人。

文章标题:《咏怀·其三十三》(一日复一夕)原文赏析-阮籍古诗-魏晋诗歌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9724.html

上一篇:《咏怀·其三十二》(朝阳不再盛)原文赏析-阮籍古诗-魏晋诗歌

下一篇:《咏怀·其三十八》(炎光延万里)原文赏析-阮籍古诗-魏晋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