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原文赏析-左思古诗-魏晋诗歌

首页 > 名篇赏析 > 时间:2022-06-23 01:24 来源:李白古诗网 作者:左思

咏史(其二)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

1、离离:下垂貌。苗:初生的草木。

2、荫:遮盖着。以上四句以山上的小苗比无才而有权势的人,以涧底的高松比有才而屈于下位的人。

3、世胄:世家子弟。胄,后裔。下僚:小官。以上二句是正面意思。

4、金张:见张华《轻薄篇》注〔七〕。旧业:先人的遗业。七叶:七世。珥汉貂:冠旁插貂鼠尾为饰。汉代凡侍中、常侍等官都戴貂(侍中插左,常侍插右)。这两句是说金氏、张氏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汉书·金日传赞》:“七世内侍,何其盛也。”戴逵《释疑论》:“张汤酷吏,七世珥貂。”张汤是张安世之父。

5、冯公:指冯唐,汉文帝时人,曾对文帝指出当时法律严苛,不能用将等弊。老年仍居郎官小职。伟:奇异。不见招:言不被进用。以上四句引史事为证。

《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原文赏析-左思古诗-魏晋诗歌

【鉴赏】

这一首愤慨有才能而出身微寒的人由于门第的限制不能不屈居下位,而世家大族的子弟垄断仕进的道路,无论有无才能都各据要津。原来自从曹丕颁行九品中正制(各州郡置中正官,考察所管人材高下,分为九品,按品第高下任用)帮助士族官僚门阀制度的形成。在西晋初已经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本篇反映了这一种不平现象。

左思的《咏史》共八首,这里介绍的是第二首。它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指斥“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现象,从而对根深蒂固的门阀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左思生活在以司马氏为代表的世族地主当权的时代。自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度以后,在西晋初期,有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晋书·刘毅传》)“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晋书·段灼传》)之说,这种世族独占上品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不满。门阀制度使得不少出身寒门的才智之士受压抑、遭歧视,有志不得伸,有才不见用。寒门出身的左思,同样是不得志的。他怀着极大的愤慨,用咏史诗的形式,以古喻今,对门阀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

诗的首四句以“比”开篇,实际是托物言志。诗人看到,生长在山涧之底的松树,郁郁葱葱,根深叶茂,仅枝条就有百尺之高,不言而喻,那挺拔的树干,是堪作栋梁之材的;而长在山上稀稀落落的小草苗,其高不过寸许,但由于所居地位高,反而能遮盖住涧底的百尺高松。这是大自然中常能见到的现象,完全是自然界的居势使然,本不足怪。但是人世间也有这种现象,那就不合理了。有些世家子弟,他们本身并无才能,只是凭借着门阀和权势,竟可以窃居高位;那些寒门出身的才智之士,由于没有门阀可凭借,只能屈居下僚。两者对比,明显是不合理的。这里,作者用涧底的高松比喻有才而屈居下位的人,以山上小草比喻那些无才而窃居高位者,由自然界的现象联系到人间社会,从而过渡到中间的四句议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两句,是全诗的主旨。“地势使之然”一句兜前,“由来非一朝”一句呼后,指出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是由来已久的。诗的前八句,还没有咏史的成分,而是以自然界存在的现象为因由,引出对人世间不合理现实的慨叹。末四句才是“咏金张冯公之事,为世胄二句印证”(张玉穀《古诗赏析》)。这几句诗,是用汉代的史事来影射晋代。“金”指金日磾,“张”指张汤、张安世父子,他们曾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七叶”即七世、七代,“珥汉貂”就是做汉朝的高官。汉代凡侍中、常侍一类的官冠,旁插貂鼠尾为饰。《汉书·金日磾传赞》说:“七世内侍,何其盛也。”戴逵《释疑论》说:“张汤酷吏,七世珥貂。”这都是对金、张世代富贵的概括。但是汉代也有“英俊沉下僚”的情况,诗的最后两句是咏冯唐的。冯唐是汉文帝时人,曾对文帝指出当时法律严苛、不能用将之弊,但得不到进用,直到白首,仍屈于郎署。诗人写到这里,戛然而止,语尽而意不尽。诗外的话,让人自己去联想和补充。

左思的这首《咏史》诗,不是专咏一人一事,他打破了传统的写法,不“呆衍史事”,将“咏史”与“咏怀”结合起来,开创了“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张玉穀《古诗赏析》)的先河。

《咏史》之二,很善于运用比兴,他将郁郁葱葱的涧底大松比作寒门出身的才智之士,将山上的寸茎小苗比作豪门出身的无能之辈,由于地势的不同,反而使高者为卑,卑者为高,这种比喻是贴切的。他把概念上的东西(指门阀制度造成的社会上不合理现象)用艺术形象来表现,将社会现象用自然现象来比附,将自己心中的愤懑托之于古人,以代古人鸣不平来发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这就克服了质直与概念化的毛病,增加了诗歌的兴味和寄托。

这首《咏史》诗,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诗人处处以对比来揭示不合理的现实。他将“涧底松”与“山上苗”对比;将“蹑高位”的“世胄”与“沉下僚”的“英俊”对比;将金、张与冯唐对比,作者的倾向与爱憎也在对比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左思的《咏史》诗,表现手法很丰富:“或先述已意而以史事证之;或先述史事而以己意断之;或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合;或止述史事而己意默寓。”(张玉穀《古诗赏析》)这几种表现手法我们在左思的八首《咏史》诗中均可找到证明。就《咏史》(其二)这一首来说,它是先用比兴的手法,通过贴切的比喻,引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题旨,这个题旨即是作者的“己意”。接着,用汉代金、张、冯唐的史事来作证明,这就是“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我们认为,作者之所以选用这种手法,是为了突出咏怀的成分,至于史事,不过是“引古证今”的手段罢了。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显露、朗练、流畅,颇有“质由中出,不加雕琢”的特点,首二句叠字连用,可以看出在构词上受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的影响。这首诗,字里行间自有一种慷慨激昂、“卓荦磅礴”之气,在艺术风格上显得壮美、豪放。它有建安文学“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的特点,这就是钟嵘所称道的“左思风力”。实际上“左思风力”与“建安风骨”是一脉相承的。

(刘文忠)

《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原文赏析-左思古诗-魏晋诗歌

【诗人名片】

左思(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他的出身在当时社会里属于寒门,仕进不得意。他容貌丑陋,口才拙涩,不喜交游。曾以十年构思写成《三都赋》,为当代所重视。他的诗尤其高出同时的作家。诗中常有讽谕,意气豪迈,语言简劲有力,绝少雕琢。继承汉魏诗的优良传统。

文章标题:《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原文赏析-左思古诗-魏晋诗歌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9740.html

上一篇:《拟明月何皎皎》原文赏析-陆机古诗-魏晋诗歌

下一篇:《咏史·其五》(皓天舒白日)原文赏析-左思古诗-魏晋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