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治北窗和何从事

谢 朓

国小暇日多,民淳纷务屏。

辟牖期清旷,开帘候风景。

泱泱日照溪,团团云去岭。

岧嶤兰橑峻,骈阗石路整。

池北树如浮,竹外山犹影。

自来弥弦望,及君临箕颍。

清文蔚且咏,微言超已领。

不见城壕侧,思君朝夕顷。

回舟方在辰,何以慰延颈。

【注释】

1、辟牖(yǒu):开窗。清旷:清新开阔。

2、岧嶤:高峻貌。兰橑:“以木为椽也。”橑:屋椽。

3、骈阗:聚集、盛多貌。

4、弥:远,疏阔。弦望:刘熙《释名》:“弦,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弛弦也。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月小十五日。”

5、延颈:伸长头颈以示想念殷切。《淮南子·主术训》:“延颈举踵而望。”

《新治北窗和何从事》原文赏析-谢朓古诗-南北朝诗歌

【鉴赏】

前人称谢朓诗情韵清逸,篇篇可诵,这首《新治北窗和何从事》诗虽然不是其中的代表作,但它写景真切,抒怀清警,细细读后,仍可令人留恋徘徊,回味再三。

开头四句,诗人以悠闲的笔墨,写了所辖境内民风淳朴、纷务告退,自己得以利用暇日来“辟牖”“开帘”,欣赏治所四周的风景。这是以开门见山的方法,入手便直接点出题中“新治北窗”四字;而后二句中的“期清旷”“候风景”几字,则为下文的具体描写开了头。接着诗从“泱泱日照溪”开始,精彩地描绘了通过北窗映入诗人眼帘的宜人景色。这段景物描写共六句,写得很有特色。首先是多层次。诗人先从远处、大处落笔,“日照溪”“云去岭”,景象旷远阔大;然后由远而近,“兰橑峻”“石路整”,景物渐见细小;最后“池北树如浮,竹外山犹影”二句所见不仅细近,而且又由明显的实境步入隐约的虚景。其次是对偶工稳贴切,风格清朗,尤其是诗人选字择词很具表现力。如以“泱泱”状日照,其广大普遍足以沐浴一切;以“团团”拟行云,其空阔悠远令人心旷神怡;又如他用“岧嶤”形容房屋的高峻参差,以“骈阗”刻画石路的纵横交错,用“如浮”描写水气中树木的飘动,用“犹影”摹绘竹林外山峦的隐约,都历历如绘,读后有遇诸目前之感。另外,也是最重要的,是这段景物描写语“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那泱泱日照、团团去云、高屋石路、池北树姿、竹外山影,无一不显露出诗人在欣赏、观望时的喜悦和悠闲之情。这就是所谓的情以景见,景借情出。

如果诗的前十句是围绕“新治北窗”而写,那么后八句则是为“和何从事”而写的。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评此诗云:“‘自来’四句,言何来赠诗。‘不见’四句,似是何即别去。”然而细品诗味,觉“及君临箕颍”恐不能解作“何来赠诗”的依据。“箕颍”,指箕山、颍水,地在中岳嵩山,相传为古代高士许由的隐居之地。因此此句合上句,其实是说诗人自何从事归隐后,便与其两地相隔,想念多时。如果不然,“箕颍”系实指而非代指,再结合方氏“何来”之说,则变成诗人也在“箕颍”一带做官了,而这在历史上是无法证实的。所以不如把“何来赠诗”改为诗人在新治北窗后恰巧收到想念已久的何从事的赠诗,似于诗意更为贴近。这八句写与何从事分别多日,偶获赠诗,欣阅之余,更增想念企盼之意。其语句浅近,却不失精警;含意明显,却深挚感人,难怪方氏要把它与“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的诗风相比了。

(曹明纲)

《新治北窗和何从事》原文赏析-谢朓古诗-南北朝诗歌

【诗人名片】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人。出身贵族,母为宋长城公主。仕齐至中书吏部郎。齐东昏侯永元(499—501)初江祐等谋立始安王遥光,遥光以朓兼知卫尉,企图引他为党羽,他不肯依从,致下狱死,年才三十六。谢朓诗风格秀逸,为当时作家所爱重,梁武帝说:“不读谢诗三日觉口臭。”(见《太平广记》引《谈薮》,谢朓的所谓“新变体”的诗已有唐风,对于五言诗的律化影响极大)。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新治北窗和何从事》原文赏析-谢朓古诗-南北朝诗歌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9881.html

上一篇:《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原文赏析-谢朓古诗-南北朝诗歌

下一篇:《奉和随王殿下·其十四》(分悲玉瑟断)原文赏析-谢朓古诗-南北朝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