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虽寿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龟虽寿》赏析-烈士壮心

龟虽寿赏析

曹操传世的诗篇都是乐府诗。所谓乐府诗,是指由两汉朝廷的乐府或类似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诗歌。用乐府旧题写时事,乃曹操首创。清代学者沈德潜指出:“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而这一创新成了我国文学史上一个最大胆的突破。他不但向汉乐府民歌学习,突破其音律的限制,将四言、五言的诗都用非常质朴的语言进行演绎,还常常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用比喻来描写事物、表达情感。这种风格的作品大大推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曹操为此功不可没。《龟虽寿》和《观沧海》一样,不仅创作于相同的时间,亦都出自乐府旧题中的《步出门行》。

虽然《龟虽寿》与《观沧海》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度,但两首诗的写法却不相同。《观沧海》主要写景,以“景”取胜,借景抒情,在景色中包含着诗人的辽阔胸怀。而《龟虽寿》则是讲“理”的佳作,作者就像一位聪明的哲人,运用非常生动的比喻给读者讲述哲理,引起读者的无尽思索和思想共鸣。

诗的开篇就用否定的态度说明世上没有亘古不变的东西。比如《庄子·水篇》中有“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的记载;《韩非子·难势篇》也有“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螾蚁同矣”的说辞。诗人拿出这两种动物为例子,跟人们说,活3000年能如何,终不免一死;腾云驾雾又能怎样,始终要成为世间的尘土。

但作者并不是否定长寿的意义,他也知道“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对生命的生长消逝客观规律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他只是用这样“欲扬先抑”的形式告诉人们,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却能决定它的宽度。我们可以像老马一样,年龄虽然大,却同样拥有远大的志向。

此时的曹操已经54岁,在古人的寿命来看,已然进入迟暮之年。但作者并不因为处在“暮年”,就丧失“壮心”。基本平定北方,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未完成,怎么能就此收起壮志雄心呢?看前两句,大多数人认为这首诗是消极的,但三句、四句一出来,全诗的主题瞬间为之扭转,迸发出慷慨昂扬之音。

在发出了豪言壮语后,作者又提出了一套“养生”的方法。自己生命的长度并没有完全掌握在老天的手中,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调养来延年益寿。

与《观沧海》一样,本诗最后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本来是配乐时用的套语,一般与诗歌正文没关系。

清代著名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曹公(曹操)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这首《龟虽寿》确实也印证了曹操的“诗气雄力坚”。《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大将军王敦,每酒后就要吟唱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几句诗,并用如意击打唾壶来伴奏,最后唾壶的壶口都被他击碎了。

值得一提的是,秦实行高压文化,打击了文艺创作,在秦亡后迅速出现了刘邦《大风歌》和项羽《垓下歌》这样豪迈的经典诗篇。在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汉代的思想和文化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除了乐府诗,其他的诗歌写作基本是歌颂帝王伟大功业的奉承文章或者儒家经书长篇累牍的注释。而在东汉末期天下割据后,又出现了一次文学创作的高峰。这次高峰的代表人物正是曹操,他的诗歌极富有创新精神,比如《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句,是运用比兴手法非常成功的例子。他用原来诗歌创作的旧形式,却写出了新内容,给汉末的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氛围。在曹操的同时代,文坛汇聚了“三曹七子”,他们久经战乱,对社会动荡有着深刻的体会,作品中融入强烈的现实主义写作方法,而风格也大多慷慨激昂,被人们称为“建安风骨”。

“三曹七子”,特别是曹操对建安文学有开创之功,被鲁迅先生称为“改革文章的祖师爷”,他对文学的爱好和提倡,直接推动了建安文学的蓬勃发展。

站在文学地位之外来看这首《龟虽寿》,其中包含的“烈士壮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满满的都是“正能量”,无疑对今天的我们仍有激励作用。

文章标题:曹操《龟虽寿》赏析-烈士壮心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33795.html

上一篇:曹操《观沧海》赏析-日在云间,志在胸

下一篇:曹操《短歌行》赏析-你如果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