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老君庙

首页 > 李白古诗 > 五言律诗 > 时间:2019-01-10 19:33 作者:李白

谒老君庙 古诗全文

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

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

参考资料:谒老君庙-百度百科谒老君庙-百度汉语

谒老君庙

谒老君庙》翻译注释:

翻译译文:

谒老君庙

老祖宗李耳心怀慈悲,怜悯百姓,留下一部《道德经》。如今,当我步入他的寺庙时,不禁心神肃静。

这庙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过了,荒草茂盛几乎把路掩盖,台阶上落下的灰尘很厚,所以,鸟爪子的印迹深深。

老子出函谷关就到流沙国去了,所以,丹炉的香火无人传承,出关的道路上紫烟迷茫,哪里还有他的行踪?

你走后一千年,我独自面对着这清冷的寺庙,萧瑟的松柏林,怎么不叫人心痛万分?

谒老君庙

注释:

⑴《宋书》:“灵庙荒残,遗象陈昧。”

⑵《列仙传》:关令尹喜与老子俱游流沙,化胡,服巨胜实,莫知其所终。

⑶《太平御览》:《关令内传》曰:真人尹喜,周大夫也,为关令。少好学,善天文秘纬。登楼四望,见东极有紫气四迈,喜曰:“应有异人过此。”乃斋戒扫道以俟之。及老子度关,喜先戒关吏曰:“若有翁乘青牛薄板车者,勿听过,止以白之。”果至,吏曰:“愿少止。”喜带印绶,设师事之道,老子重辞之。喜曰:“愿为我著书,说大道之意,得奉而行焉。”于是著《道德经》上下二卷。

《谒老君庙》赏析

《谒老君庙》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通过对老君庙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无限崇敬之情。

谒老君庙

《文苑英华》卷三二○以此诗为唐玄宗《过老子庙》诗。詹锳《李诗辨伪》云:“按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六:‘唐玄宗《谒玄元庙》诗,岁月阙。右《谒玄元庙》诗,唐玄宗撰,并书。余尝见世有玄宗所书《鹡鸰颂》,与此字法正同。碑在北邙山上,洛阳人谓之老君庙也。’宋无名氏《宝刻类编》卷一:‘《谒玄元皇帝庙》诗,唐玄宗制,并行书,天宝中立,洛(碑在洛阳)。’考《文苑英华》所据,多系秘府旧本,御制诗断不致与一般作品相混。今又有宋人所记碑刻,凿凿可据,则此诗必属玄宗御制,殆无疑问,特不知何故窜入太白集中耳。”说可从。

老君庙:指祭祀老子李耳的庙观。或说此指毫县老君庙,在今安徽亳州市。李白有《谒老君庙》。

《谒老君庙》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时间不好判断。按道理,在唐朝开元和天宝(均为唐玄宗年号)时期都很崇尚道教,而李白拜谒的应该不是一般地方的老子庙,面对如此冷落的道观则可能是安史之乱以后的事情,也许就在李白流放回到安徽的时候。

《谒老君庙》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谒老君庙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少见的天才。他留下的千余首诗歌和六十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1200 多年来震撼着广大人民的心魄。他不愧为人间少有的“谪仙诗人”,无与伦比的“一代诗豪”!     

李白的诗,不但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他继承、发展了屈原、庄周以来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融会前人的许多艺术手法,把古代诗歌艺术和散文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形成了他特有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他的许多名篇如《蜀道难》、《梁甫吟》、《将进酒》、《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等,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传诵不绝。

 

相关阅读

《谒老君庙》由李白古诗网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谒老君庙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谒老君庙》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谒老君庙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iwen/9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