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限,相思无限

相思是什么? 正如一首歌中所唱:“明明知道相思苦,偏偏对你牵肠挂肚。”正因为有了这许多的不舍,有了尘世中这放不下的爱,人们才对生命无比眷恋、不忍离去。然而,天上人间永别之时,幸好还有相思这剂良药,虽不能根治,但总可以熨帖无数孤独行走在尘世的心灵。

相思是什么? 是满城飘飞的柳絮,是长街迷蒙的春雨,是那封迟到的情书,是已经被岁月染黄的照片,亦或仅仅只是留在千年历史中孤独而风干的背影。这是一个传奇而又动人的故事,有一个女子因为思念丈夫,而长久地站在山上眺望。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她凝望未来的目光,穿越了时间的尘埃,洒落在爱情的银河里。花开花落,年复一年,几千载的时间过去了,她苦苦相思的身影化作了坚固的磐石,变成了一座动人的雕像。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刘禹锡《望夫山》

生命有限,相思无限-刘禹锡《望夫山》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诗人用十四个字复述了望夫石的故事,简洁精练。其中 “终日”一词表面是写妇人望夫时间之久,从早到晚,但其间暗含了妇人对丈夫的深厚情意。而 “夫不归”则点明了望夫石出现的原因,正是因为妇人久等丈夫不归,才会最终化形为石。

妇人 “终日望夫”,最终 “化为孤石”,其景可怜,其情动人,而此贞妇之所以能 “化为孤石”,则是经历了千年风霜,“望来已是几千载”,直指妇人望夫之久,比首句的 “终日”更进一步,再次点题,突出 “望夫”之状。最后 “只似当时初望时”,“初望”最为执着,“初望”最为坚定,“初望”最富深情,而在 “几千载”的岁月变换后,妇人仍像“初望时”时那样,由此更加凸显了妇人对丈夫的感情之深,三度点题,“望夫”之情摄人心魄。

当然,世界上的爱情千差万别,人间的相思也有许多种。有的如望夫女,苦苦地守候丈夫的归程;也有人愿意把浓浓的相思寄托在定情信物上,任凭山河斗转,心中情怀依旧。每当翻阅往事,总会历历如新,找到当年恋爱时的感觉。这种相思,就显得颇为甜蜜。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这是一首借咏物寄相思的五言绝句。首句点明红豆生长的地区,也是朋友所在之地。红豆生于南方,果实红润浑圆,如珊瑚般晶莹,南方人常用红豆作为镶嵌的饰物。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女子,她的丈夫死在边疆战场,她便哭死于树下,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红豆为 “相思子”。唐诗中常常用红豆来隐喻相思之情。所谓 “相思”,不仅局限于男女情爱,也可以用在朋友之间。

“春来发几枝”,春天到来,红豆的枝丫又发了几枝呢? 这句承接得十分自然,设问的语气也显得分外亲切,对友人关怀的心绪自然而然地流露于字里行间。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希望你多多采撷,因为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 “此物最相思”是作为补充的理由来解释为何 “愿君多采撷”。诗人寄意于对方 “多采撷”红豆,实际上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愿君多采撷”其实是说:“希望你看见红豆,就想起关于我的一切。”意在暗示远方的朋友一定要珍视互相之间的情谊,语言诚挚动人。

无论是望夫山还是红豆,都是表达相思的一种媒介。国人向来含蓄,表达感情也极少奔放。尤其是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古代,连说话的机会都很少,更别提表情达意了。但爱情毕竟是人类生活的主题,沟通越有障碍,人们越是想方设法建立起彼此的联系。

冯梦龙的《山歌》中有这样一首:“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拿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丝”和“思”是谐音,借用真丝素帕,实际表达的是自己 “横竖都是相思”的感情。更有情深如李商隐者,乃 “春蚕到死丝方尽”,唯有生命停止,才能令自己忘却此情。读罢,不禁令人感动,也充满淡淡的感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艺术世界里,执着的爱情始终令人神往。

如果说,生命是一条线,那么生与死便是两边固定的端点,这其中有限的距离就是人生最宝贵的经历。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李白《秋风词》节选

“长相思,摧心肝”,通达明澈如李白这样的人,都终究放不下一个“情”字。这正是相思的动人之处。

相思,恰如生命线段的延长线,它并不因为一方生命的结束而中止,它会随着另一方的爱而绵延下去。在很多人眼中,虽然这只是一段虚线,但在当事者的眼中,午夜梦回,多少个辗转难眠的日子依然会涌上心头。有些人希望可以有一种叫作 “忘情水”的东西,喝下去,前世今生便什么都不记得了。然而,奈何桥边,亲手接过那碗孟婆汤,还是会有人想起望夫山、绝情谷,想起那些曾经一起走过的岁月,以及拴在岁月门廊上的爱情。

文章标题:生命有限,相思无限-刘禹锡《望夫山》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mingju/18258.html

上一篇:苏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创作的背景

下一篇:一次邂逅,已成永恒-崔护《题都城南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