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褪尽,依然在彼岸守候

有时,爱就是那么勇敢,即使褪尽风华,也依然在彼岸守候。于是,我们在诗人的笔下看到了很多等候的女子,她们点缀了唐诗的风采,也成全了诗人的愿望。

若不是唐诗中有这样一类诗,丈夫远征、妻子苦等,似乎人们都不会想起有那样一群女子,她们为了丈夫建功立业,将丈夫送走后独自等待于闺阁之中,任凭自己的大好青春无声无息地消逝。若非十分珍贵,这世上恐怕没有什么东西肯让哪一个女子愿用自己的青春来交换。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风华褪尽,依然在彼岸守候-王昌龄《闺怨》

盛唐时代国力强盛,民间尚武,许多人渴望马上取功名,万里觅封侯,从此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这首诗中,女主人公的丈夫很可能就是其中一员。为了建功立业、功成名就,他离开家乡和妻子远戍边关。而他的妻子,也就是诗中的女主人公,心中很可能也怀抱着同样的理想。

这首诗题为《闺怨》却开头便言少妇不曾愁。接下来诗人要怎样演绎出闺阁之愁怨呢? 诗人选取了少妇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用了短短二十八字,就展现了少妇从 “不曾愁”到 “悔”之间细微的心理变化。

本诗将开头的场景设置在一个春日。“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这位空守闺阁的少妇心中尚未感到哀愁,大好春光使人心情疏朗,她精心梳洗打扮后登上翠楼欣赏春光。这两句暗含着女主人公惬意闲适的心情,第二句正迎合了首句中的不曾愁。这位少妇在大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很可能和其他人一样,梦想着自己的丈夫能在战争中立功,成就一番事业,改变自己乃至全家的命运。对于丈夫的离开,她也一样踌躇满志,以为这只是短暂的分离,觉得用暂时的分别作为代价来换取功名是值得的。所以,她并没有陷入日日相思的愁怨中,仍旧乘兴欣赏春景。

“忽见陌头杨柳色”,第三句写的是她在登楼后观赏到的春景。“忽见”一词暗示她在楼上应该可以观赏到很多景物,也许有鸣叫的翠鸟、盛开的鲜花……在这 “忽见”之前她看到的应该是风轻云淡、鸟语花香,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只是她忽然看到了路边新长出来的柳叶,这一刻,画面也随着她的目光定格了。

新柳之色本是春天最常见的景象,登楼远望自然可以见到。只是为何诗人要说 “忽见”呢? 这一句可以说是诗情起伏的关键,也是女主人公心情发生变化的时刻。“忽见”是因为她的心灵受到了触动。之前不曾愁的女主人公,心情随着看到杨柳忽然发生了变化。

在古代,分别的人往往折柳相赠,因 “柳”与 “留”读音相近,意为愿君停留,以表不舍之意。诗中的女主人公看到杨柳,不禁想起了当年与丈夫分别的时刻,也许那时候她也曾经轻轻折下一条柳枝送给他,然后也是独依着翠楼望着他的身影渐行渐远。

也许那时候她也有不舍也有悲伤,但想到丈夫将来立功而归、拜官封侯,心中尚存些许安慰。可是现在,同样在翠楼上登临远望,看到的只是和那时一样的柳色,却连丈夫的身影也望不见了。再想到,几年时间转瞬即逝,丈夫远征仍然未归,音信袅袅,不免黯然神伤。

这时候女主人公的心情与开头相比发生了强烈的变化,她后悔当初让丈夫出征边地,建功立业 “觅封侯”的梦想不知何时能够实现,倒不如撇下梦想留在家里陪自己过日子。

也许,不要自己的丈夫去征战寻官,安安生生地留在自己身边,过粗茶淡饭的日子会使她更加幸福美满,虽然生活可能困难一些,但爱的人在身边一天,抵过穿金戴银一千年。女人其实想要的只是一个温暖的怀抱,功名利禄对她们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她们知道,对于男人来说,唯有加官进爵才能光宗耀祖,才能证明自己,功名权力在男人心中比女人更加重要。

所以,那么多女人宁肯牺牲自己的幸福,也要送男人踏上谋求功名的道路。尽管她们知道,此去一行,可能是永生的告别。

也许王昌龄不忍让这心怀大义的女子失望,为了安慰和鼓励这种大义和气节,他另作了一首诗,不知这结果是等待没有被辜负还是只是劝慰。

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甫一开篇,十万军队整编而行进入长安城的场面立即展现在读者眼前。“随武皇”,暗示这场胜利并不寻常,连皇帝都出迎了。

然而这样的画面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惊动。楼上的少妇仍然静坐鸣筝,悠扬的乐曲并没有因窗外的景象而纷乱。只见军队渐行渐远,路上飞扬的尘土飞入了建章宫。三、四两句诗歌从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长安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当时的唐朝国力强盛,边境战事屡传捷报,大军凯旋对于平常百姓来说已经司空见惯,所以鸣筝的少妇觉得这样的场景不足为奇,也就不为所动了。

接下来,诗人借用少妇的目光将第二首诗与第一首诗关联起来。随着千军万马绝尘而去,道路两旁的杨花都被吹散到了御沟中。这时候的少妇精心打扮一番登上了青楼,显得心情十分愉悦。为什么呢? 最后两句诗人给出了答案:原来她的丈夫也在凯旋大军之中,并且建功而归,他手下的众多将士都受到了封赏,他本人也被拜官封侯。

书写唐诗的宣纸已经泛黄,可每一笔书写、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写满了那个盛世王朝女人的故事。握住了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彼此到了地老天荒。褪尽了风华后,有人依然在彼岸守护。

文章标题:风华褪尽,依然在彼岸守候-王昌龄《闺怨》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mingju/18273.html

上一篇:大唐,永远醉醺醺-杜甫《饮中八仙歌》

下一篇:不知腐鼠成滋味-说李商隐《安定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