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1]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1]渚(zhǔ):水中小洲。回:回旋。

【诗人名片】

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今湖北襄樊)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早年曾游历南方的吴越、北方的齐赵等地,期间举进士不第。三十五岁时,杜甫到长安求官,仕进无门,十年困顿之后,终做得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前去投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虏,幸得脱险,潜逃至灵武,着麻鞋见天子,被任命为左拾遗。后为救房琯而上疏,结果得罪权贵,贬为华州司功参军。随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于成都浣花草堂。剑南节度使严武镇守蜀地时,杜甫任严武幕中检校工部员外郎,翌年移居夔州。后举家出蜀,漂泊于鄂湘,卒于贫病。

【登高译文1】

风急天高猿猴悲啸哀鸣,洲清沙白水鸟上下翻飞。无边无际枯叶萧萧飘落,奔腾不息长江滚滚涌来。漂泊万里他乡悲伤秋色,年迈多病孤身独自登台。世事艰难两鬓频生白发,穷愁潦倒因病戒酒停杯。

【登高译文2】

秋风凄紧中蓝天高远,哀猿啼啸,一声声透着悲凉。洁净的小洲白沙闪闪,群鸟不住地回旋飞翔。一望无边的落叶萧萧而下,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涌来。常是在万里外漂泊为客,何况悲秋的愁绪壅塞心怀。更兼暮年多病,此刻我独自登上高台。时世艰难,可叹我繁霜满鬓,潦倒中又不能再亲近酒杯。

《登高》原文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登高赏析1】

这是杜诗最有名的篇章之一。前四句描绘了一幅风急天高猿啼鸟飞、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的壮阔而萧瑟的秋景,这凄凉动荡、色彩黯淡的自然景象,也可看做是当时社会生活图画的反映。在这样的背景上,后四句又抒写了诗人对于世乱时艰、个人沦落不遇、暮年多病、百忧结心不可开解的种种感慨。“万里悲秋”两句语言极精练而内容极丰厚,向为诗评家赞誉不绝。本诗八句皆对仗,由于内容的深刻,艺术上炉火纯青的造诣,一点也不使人感到雕琢、堆砌、板滞,反而感到仿佛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深挚浑厚,既悲且壮,格律精严,音韵铿锵。

《登高》原文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登高赏析2】

盛唐的悲愁是浩大的,即使艰难潦倒,也有苍茫博大的境界。

开篇写秋风的动感:风急、天高、猿声哀鸣;渚清、沙白、鸟儿来回飞旋。每句都有三景,景物和音节的密集渲染了秋风的紧迫感。本来难以捉摸的秋气,诗人借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来表现。这股飞旋回荡的秋气仿佛裹挟了江天之间的万物,催促着草木尽脱、江水急流,不由人不惶然无主。“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本是常景、常句,但加了“无边”“不尽”便气象浩大,由眼前之景而至于无穷无尽的时空之中。万物都在逝去,时光之河永在流淌,个人的愁苦在这肃杀的大背景中,沦于微渺,也更为悲壮了。

诗歌后半部分描述诗人自己。一生漂泊,客中悲秋,贫病交困,人到晚年。种种凄凉之景集于一身,登高四望,满目秋色悲凉。然而“万里”“百年”四字使个人愁苦中仍有一股壮逸之气,即使诗人艰难苦恨、鬓发斑白,因肺病而新近戒酒。

“前四句景,后四句情。一、二碎,三、四整,变化笔法,五、六接递开合,兼叙点,一气喷薄而出”(方东树《昭昧詹言》)。“建瓴走坂之势,如百川东注于尾闾之窟”(胡应麟《诗薮》)。对仗如此精严,而笔势雄劲奔放,气势顺流而下,不愧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登高》原文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登高赏析3】

这首诗被称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是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杜甫于夔州触景生情而作。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慷慨激昂、迫人心弦。这天,杜甫来到白帝城外的高台,独自登高远眺。看着眼前的景色,时局的危难、家道的衰落、仕途的不顺、晚年的寂寞和艰难的漂泊生活,顿时齐聚心头,感叹之中,写下了这首名作。

全诗分为两部分,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第一部分描写登高看见的景象,融情于景。

首联两句对登高所见景色的描写,离不开夔州的特定环境。古时,夔州以猿多、峡口风大闻名。正是在这样的环境映衬下,诗人开篇就给人们勾画出一幅萧瑟、悲凉的秋景图:登高所看,峡中风急,猿猴“啸哀”之声不断传来;江中,水清沙白之上,鸟群不停盘旋,迎风飞翔。这也给全诗定下了基调。

第二联是景色描写的千古名句。诗人由悲凉的景色引发出青易逝、壮志难酬的慨叹。天上,“无边”的落叶,萧萧而下;江中,“不尽”的江水,奔腾而来。“无边”与“不尽”,“萧萧”与“滚滚”两组词,既一一对应,构成两组工整的对仗,又很好地渲染出了树叶凋零、江水奔腾的气势。视角在一仰一俯之间的转换,把夔州秋天萧瑟、空阔的景色集中表现了出来,构成一幅壮丽的画卷。

第二部分四句直抒胸怀。前一部分中含蓄的情感在这里具体表现出来了。“作客”,是指诗人客居他乡;“独”,即独自一人。“万里”,指空间;“百年”,指时间。这组气势雄浑的对仗句,从两个角度入手,写出了诗人感情的沉重。宋代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这两句诗时说:“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个字包含八层意味,八意即“八悲”。第三联高度概括出诗人四处飘零的生活状况。

与首联相比,尾联是一个巨大的反差,它着重于感叹个人身边的琐事。“苦恨”,指愁恨很深。“潦倒”,是说生活窘迫,衰老颓废,狼狈不如意。这句写出了诗人穷困的生活境遇。“浊酒”是相对于“清酒”而言,是一种带糟的酒,类似米酒。诗人内心苦闷、愁绪万千,却又无法排解,正欲借酒消愁,却因自己身体衰老多病而不得不停下来,这使诗人不由为自己衰老的身心感到吃惊。最后一联,以一个沉重的叹息收尾。

整首诗从“悲”始,由“悲”终,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为国为民而忧虑的情怀。全诗慢慢读来,让人叹息不已。

文章标题:《登高》原文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0895.html

上一篇:《登岳阳楼》原文翻译赏析-杜甫

下一篇:《登楼》原文翻译赏析-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