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首页 > 李白古诗 > 五言古诗 > 时间:2019-01-09 16:22 作者:李白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参考资料: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百度百科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百度汉语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翻译译文

翻译译文:

我以前在九水长江上荡舟,遥遥望见九华山峰。

瀑布犹如天河倾泻绿水,山峰宛如秀丽摇曳的九朵芙蓉。

我想挥手招人,谁可与我相伴相游?

你是此地东道主,却像神仙一样躺卧云松。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注释:

①韦仲堪:李白好友,时任青阳县令。②九江:指长江。③卧云:指隐居。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赏析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此诗作于天宝十三或十四载(754 或 755)。时李白溯江览胜,经池州而作。此诗前写九华秀美之景,后叙约友同游之意。九江,长江自浔阳而分为九派,故称九江,此指池州之江。“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为九华山绝妙画图,后人每多称道。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李白自唐天宝八载至上元二年前后12年中,因时任青阳县令韦仲堪相邀,曾多次并游九华山,其间常作诗送友,这首诗即是其中一篇。

《旧唐书·地理志》载:天宝元年,析泾阳、南陵、浦三县而置青阳县。九华位于青阳县南,原名九子山,李白与人作《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诗,中有李白“灵山开九华”句,因为今名。本篇当作于该诗后。韦仲堪,疑即与李白联句之韦权舆,仲堪其字,时为青阳令,故称东道主。

韦仲堪:约天宝十三、四载(754、755)在青阳县令任。李白《望九华山赠韦青阳仲堪》诗,约作于天宝十三、四载。或谓《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中之韦权舆即仲堪,一为名,一为字。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九江:长江自江西九江而分九派,故称。李白《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有“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山”。《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有“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韦太守良宰》有“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有“愿结九江流,添成万行泪”。《望庐山五老峰》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万愤词投魏郎中》有“兄九江兮弟三峡,悲羽化之难齐”。《避地司空原言怀》有“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另有《为宋中丞祭九江文》。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与五台、峨嵋、普陀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在安徽青阳西南。有 99 峰,其中天台、莲华、天柱、十王等九峰名声最著。山中多溪流、瀑布、怪石、古洞、苍松、翠竹,风景绝佳。亦多有名胜古迹。其名为李白所改,李白有《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李白《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诗云:“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少见的天才。他留下的千余首诗歌和六十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1200 多年来震撼着广大人民的心魄。他不愧为人间少有的“谪仙诗人”,无与伦比的“一代诗豪”!     

李白的诗,不但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他继承、发展了屈原、庄周以来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融会前人的许多艺术手法,把古代诗歌艺术和散文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形成了他特有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他的许多名篇如《蜀道难》、《梁甫吟》、《将进酒》、《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等,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传诵不绝。

 

相关阅读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由李白古诗网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iwen/9775.html

上一篇:赠别郑判官 下一篇:赠郭季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