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释

①左省:门下省。唐高宗龙朔年间改称门下省为东台,东位居左手,故称“左省”。杜甫曾任左拾遗,属门下省。

②曹:官署。

③惹御香:沾染御炉香。

④阙事:阙,通“缺”。补阙和拾遗都是谏官,阙事,指讽谏弥补皇帝的缺失。

【译文】

我俩同步走上殿前的红石阶,分列在朝班的两边。清早随天子仪仗入朝,傍晚归来衣沾御炉香。花飞花落,哀叹我两鬓生霜。我羡慕青天白云间的小鸟自由飞翔。圣明的朝廷没有什么过失,我上呈的谏书也就愈来愈少。

寄左省杜拾遗-古诗译文赏析(岑参)

【赏析1】

岑参当时任中书省右补阙,杜甫任左拾遗。此诗中写到上朝时,他们两个小步快走,表示恭敬;但由于自己与杜甫所属官署不同,所以分班站立两边。早晨跟着皇帝上朝时的仪仗进入宫殿,傍晚退朝,衣襟上还有御炉之香缭绕。自己已满头白发,见落花而叹年华老大,看到别人青云直上犹如飞鸟,不胜羡慕。作此诗时,岑参只有四十三岁,比杜甫小三岁,但岑参在右省不得意,杜甫在左省也很不得意,因此会生“悲”道“羡”,实际上,是对唐肃宗宠信宦官李辅国、朝廷纲纪不振的一种不满——对正直有为之士被压制不受重用的不满。诗的末联说:如今皇帝圣明,没有什么缺失,所以谏书也就少了。皇帝果真圣明、谏官果真无事可做了吗?诗人这里是故作反语,实际上要表达的恰恰是对皇帝不善纳谏的伤感和绝望。

【赏析2】

这首诗要和杜甫的《春宿左省》对比起来读才有趣。杜诗曰:“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这时杜甫任左拾遗,岑参任右补阙,恰是城隍庙的鼓槌——一对,不过他们的政治经验大不一样,所以诗的旨趣也大不一样。“省”,部级单位,这个意义日本至今还保留着。左拾遗居左掖,所以称左省;右补阙居右掖,所以称右省。唠叨了!

左拾遗与右补阙都是言官,即今之高级顾问。天子爱面子,虚设其职,表示自己很谦虚,很尊重顾问意见,其实是顾而不问,不过是赏碗饭吃罢了。杜甫迂阔,他急于进言,所以被劝退。岑参呢,这时已有多年从政经验,不是皇帝主动征求意见,就说形势大好,以免引起主上不快。无论听起来多么荒唐,从为官之道方面看,岑参是对的。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紫微”,帝座也。“限”,隔开。这两句是说:我和你在皇帝旁边,分两列面对面站好,形同摆设。这一联不无幽默感,一想到戏剧式排场就好笑。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上朝有仙仗导引,退朝又沾满御香,还不满足吗?这是劝导杜甫要安于现状。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岑参叹息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其实是嫌官小,没有实权,办不成大事。“青云”,青云之志,推到鸟儿身上去说,委婉得让人觉察不出来。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歌颂形势大好,说自己没什么意见要提。与杜甫急于进言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岑参是积极入世的,他渴望建功立业,这时说天下太平,不是真心,而是在等待时机。他不急于求成,所以他成功了。

(滕伟明)

【评点】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诗人由杜甫推荐而任右补阙。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岑参与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757年—758年)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本诗是岑赠杜之作,表露心迹,暗抒感慨。描写了谏议官左拾遗的官场生活。诗人自伤迟暮,无法尽力,规劝别人继续进取。全诗笔法隐晦,曲折地抒发了诗人内心之忧愤,词藻艳丽,雍容华贵。

前两联写二人同时上朝景象,以“丹陛”、“紫微”、“天仗”、“御香”渲染华贵环境。但揭开诗中这些华丽辞藻堆砌出来的“荣华显贵”的帷幕,我们不难看出朝官生活的真实面目:空虚、无聊、死板、老套。朝官们每天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小跑入朝廷,看似兴师动众,却办不了什么大事,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

颈联,诗人直抒胸臆向老友吐露内心悲愤。一个“悲”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因此,诗人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圣朝无阙事”看似称颂,实为反语。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使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当时朝政的失望。

这首诗寓贬于褒,绵里藏针,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诗人内心忧愤,有寻思不尽之妙。

文章标题:寄左省杜拾遗-古诗译文赏析(岑参)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0318.html

上一篇:《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原文翻译赏析-岑参古诗

下一篇:逢入京使-古诗译文赏析(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