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召南·采蘋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注释】

(1)于以:在哪儿。:浮萍,叶纹呈十字形,可食。

(2)藻:水藻,可食。

(3)行(háng):“洐”的假借字,水沟。潦(lǎo):积水。行潦:沟中积水。

(4)盛:装。

(5)筐、筥:方者为筐,圆者为筥,均为盛物竹器。

(6)湘:《韩诗》作“”,“湘”系“”的假借字,烹煮。

(7)锜(qí):三脚锅。釜(fǔ):无脚锅。

(8)奠:置或放,指放置祭品。

(9)宗室:宗庙。牖(yǒu):天窗。

(10)尸:主持。古时祭祀时以人代神,称尸。这里指主祭者。

(11)齐(zhāi):美好恭敬貌。季女:少女。高亨《诗经今注》:“《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济泽之阿,行潦之藻,寘诸宗室,季兰尸之,敬也。’据此,这首诗所写的具体人物,季女名季兰。”可参。

【译文】

何处采摘绿浮萍?南山的麓溪水滨。何处采摘绿水藻?浅水沟啊浅池沼。

翠萍绿藻用啥装?圆的箩啊方的筐。鲜萍嫩藻用啥煮?无脚锅啊三脚釜。

祭品萍藻何处放?先祖庙堂窗棂旁。敬神祭祖谁担任?待嫁少女心虔诚。

【翻译】

哪儿采蘋菜?南山溪水边。哪儿采水藻?沟水、积水间。

盛它用什么?方筐和圆箩。煮它用什么?没脚、三脚锅。

祭品放哪儿?宗庙天窗下。是谁在主祭?虔诚女娇娃。

(程俊英 译)

《诗经·召南·采蘋》原文翻译赏析注释

【赏析1】

对于此诗的主题思想,历来解说不一。《毛诗序》认为是“大夫妻能循法度”,《传》《疏》亦沿袭此说,不足为训。诗中明明有“季女”二字。“季女”者未嫁之少女也,怎能谓之“大夫妻”?有解释为与婚俗有关。《毛传》云:“古之将嫁女者,必先礼之于宗室;牲用鱼,芼之以藻。”郑氏亦引《礼记·昏义》云:“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公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之祭,牲用鱼,芼之以藻,所以成妇顺也。”方玉润则在前说基础上提出此“乃教女者告庙之词”,“女将嫁而教之,以告于其先也”(《诗经原始》卷二),比其他解释要略高一筹。为将此诗主旨解释得更接近原意,笔者以为:这是一首反映古时婚俗的诗,即女子将嫁需祭祖。但从本诗的叙述方式看,它反映的不是正式祭祖时的情形,而是通过为“季女”采而作为问答的形式,传达了将嫁少女需祭祖的风俗礼仪。从诗歌本身的表现形式看,它是采女子一问一答的劳作歌。这首充满劳动生活气息的诗歌,一方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民情风俗,一方面体现了诗歌本身的某些艺术特点。

先看诗歌是怎样反映少女将嫁需祭祖的风俗。全诗三章,每章各有侧重:第一章是叙述祭品的种类及采集祭品的地方;第二章是叙述用什么器物装祭品和怎样加工祭品;第三章是叙述放置祭品的地方(即祭地)和主祭之人。结构层次,井然有序。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婚俗的一个侧面。

全诗是以设问的形式来叙述这个婚俗内容的。每章四句,以两问两答句式构成。诗中的一问一答,实际上是对唱形式。似乎是两个采女子,边劳动边对唱,很像民间对歌形式,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不仅气氛显得热烈、欢快,而且可以烘托出采女子的形象。既是一种娱乐方式,又是一种传授常识的方法。就像这首诗中所说的婚俗常识,作者把它编成诗歌形式,便于唱诵、记忆和流传。诗中采用了问答形式就能说明这一点。

诗中还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层层渲染置办祭品的过程,最后才点出将要出嫁的“季女”是一位虔诚而美丽的姑娘。这个“季女”在诗中并未直接出场,而是从采女奴的对唱中透露出来的。

(殷光熹)

【赏析2】

据《礼记·婚义》记载:古代女子出嫁前三个月,须在宗室进行一次教育,“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之祭,牲用鱼,笔之以蘋藻,所以成妇顺也。”《召南》中的《采蘋》,就是一首叙写女子采摘蘋藻、祭祀祖先的诗作。诗中揭示了婚前待嫁少女的虔诚心意,具体描述了祭祀前后的种种活动,反映了当时的一种风俗习尚。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四句。首章叙述一个女子从南山之麓的溪水旁,到很远的浅水沟或是浅池塘,四处采摘浮萍和水藻的情景。蘋藻“托根于水、至洁”(王质《诗总闻》),当时被普遍视为祭祀之食。这个少女为了采摘蘋藻,不怕路远,不畏辛劳,充分表现了她对祖先的一片虔诚之心。次章描写这个女子将采摘的蘋藻用方的筐、圆的箩装回家,并放在锅里加以烹煮的情景。筐装箩盛,可见所采蘋藻之多,锅蒸釜煮以示调制祭品之精心,从而更显现出这个待嫁少女对婚前祭祖一事的无限诚意。末章描绘这个少女亲自向祖先祭祷的情景,她将调制好的蘋藻放在宗庙天窗下作为祭品。《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云:“济泽之阿,行潦之蘋藻,置诸宗室,季兰尸之,敬也。”旧诗学家据此认为此诗所说“季女”即“季兰”,并断定“此季兰必是当时实有其人”(翁方纲《诗附记》)。而马瑞辰则认为:“季兰盖当时女子之美称,犹云季姜、季姬,非实有所指。”(《毛诗传笺通释》)马说为妥。

“季女”是该诗着力歌唱的主人公。根据当时的风尚,可以断定,这个“季女”就是一个婚前待嫁的少女。因此,她采蘋、煮藻、祭祖的行为,更表现出她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和对婚后幸福生活的祈祷,不仅仅表现了她对祖先的虔诚。诗作的这一意蕴,是通过行动来体现而见之于言外的,因而就更含蓄。故诗歌的创作无须拘泥事实,诗歌的阅读欣赏亦然。

这首诗通篇用“赋”,直陈其事。诗中采用一连串对话形式,连绵起伏,特别是“五用于以字,有群山万壑赴荆门之势”(吴诫生《诗义会通》)。六组问答,从采蘋采藻、盛之、湘之、奠之,到季女尸之,一一道来,层次井然,有条不紊。作者为给末句赞美季女的虔诚做准备,就先用结构相同的句子,不厌其详地铺写采蘋煮藻的经过,这就叫“卒章见其志”。清人毛先舒在评此诗时引戴君恩语云:“前连用五‘于以’字,奔放迅快莫可遏,末忽接‘谁其尸之?有齐季女’,万壑飞流,突然一注。”又云:“诗本美季女,俗笔定从季女赋起。且叙事絮絮详悉,至点季女,只二语便了,尤奇。”(《诗辩坻》)这些精到的见解,可谓概括了《采蘋》一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文章标题:《诗经·召南·采蘋》原文翻译赏析注释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2811.html

上一篇:《诗经·召南·草虫》原文翻译赏析注释

下一篇:《诗经·召南·甘棠》原文翻译赏析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