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是岁十月之望[1],步自雪堂[2],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3]。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4]。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5],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6]。顾安所得酒乎[7]?”归而谋诸妇[8],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9]。”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10],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11],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12],履巉岩[13],披蒙茸[14],踞虎豹[15],登虬龙[16],攀栖鹘之危巢[17],俯冯夷之幽宫[18]。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19],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20]。返而登舟,放乎中流[21],听其所止而休焉[22]。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23],戛然长鸣[24],掠予舟而西也[25]。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二道士,羽衣蹁跹[26],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27]:“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28]!我知之矣。畴昔之夜[29],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30],予亦惊寤[31]。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

[1]是岁:指元丰五年,接着《前赤壁赋》而来。

[2]雪堂:苏轼在黄州东坡建造的房舍,因在雪天落成,并四壁绘有雪景,故名。

[3]黄泥之坂:即黄泥坂,从雪堂到临皋路上的一段斜坡。

[4]行歌相答:边走边唱,互相酬答。

[5]薄暮:傍晚。

[6]松江之鲈:松江(流经今江苏和上海一带)盛产四腮鲈,长仅五六寸,味甚鲜美。

[7]顾:但是。安所:从什么地方。

[8]谋诸妇:将这件事与妻子商量。这是苏轼的继室王闰之。

[9]子:你。不时之需:随时的需要。

[10]断岸:陡峭的江岸。

[11]曾日月句:谓与上次来游玩赤壁,才隔了多少天。曾,才,刚刚。几何,多少。

[12]摄衣而上:撩起衣裳,登上江岸。

[13]履:踏。岩:险峻的山石

[14]披蒙茸:拨开稠密的草木。

[15]踞虎豹:蹲坐在形似虎豹的石上。

[16]登虬龙:攀着像虬龙一样弯曲的树木。虬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角的小龙。

[17]栖:宿息。鹘:一种凶猛的鸟。危:高。

[18]俯:俯视。冯夷之幽宫:指长江。冯夷,水神。幽宫,深宫。

[19]划然:形容声音划破夜空。

[20]凛乎:恐惧的样子。

[21]放乎中流:放船到江心。

[22]听其句:谓随船漂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23]玄:黑色。裳:下裙。缟:白色丝织品。

[24]戛然:形容叫声尖厉。

[25]掠:擦过。

[26]羽衣:用鸟羽制成的衣服,一般也称道士的衣服为羽衣。蹁跹:飘然轻快的样子。

[27]揖予:向我拱手施礼。

[28]呜呼噫嘻:感叹词。

[29]畴昔之夜:指昨夜。畴昔,从前。

[30]顾:回头看。

[31]寤:醒。

《后赤壁赋》原文注释赏析-苏轼

【赏析】

《后赤壁赋》的创作时间与《前赤壁赋》只隔三月,但随着风景的不同,作品的气象也具有很大的差异。前赋句句是景,而后赋则句句是景,此可谓“随物赋形”,各尽其妙。“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与“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至今被人们奉为描写秋、冬二景的典范。不仅如此,前赋的意旨是在主客对话中明确地表述出来,后赋却显得迷离恍惚,玄妙莫测,也仿佛秋高气爽与冬日深藏的不同。

虽然一样有客人陪伴,但这一次苏轼是一个人爬上了断岸,黑夜里攀着树木登上怪石,俯视深不可测的江水,长啸一声,引起自然界各种可怖的反应。然后因感到害怕而回到舟中。这一次没有吹箫,也没有对话,甚至连驾船也不顾,默默地任其飘荡中流,随其所止。最后,还来了一段道士化鹤的梦幻,更是缥缈神秘,出于尘表。而梦醒之后,则“开户视之,不见其处”,什么也没有了。

这大概是一种心路历程的写照。先是迎难而上,在幽暗崎岖的险境中攀登,到了一定的高处后就看到一个莫知所以的世界,终于因为自己的一声长啸而引起令人恐怖的景象: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结果将苏轼迫回舟中,随流飘荡。到此为止,恰好是苏轼的人生处境:因为对朝廷政治的不理解,而写作诗歌,引起“乌台诗案”的可怕事件,结果使自己处于流放之境。既然如此,那就什么都不介于怀,顺其自然,“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心灵从纷扰中挣脱,获得宁静。于是,宁静的心灵感知到另外一个世界,一个缥缈神秘、没有半点烟火气息的世界。心路历程向另一途径伸展,从人间的幽昧之地,超向不可捉摸的世外之境,在迷离恍惚的幻觉中进行了一场人天(仙)对话,最后又复返人间。此所谓“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万缘都息之后,一番深思飘浮于人天之际,空灵清澈,正如前赋所云:“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所以,前赋是关于超越的思辨,后赋则表现了超越的心境。

当然,苏轼也并没有就此便“乘风归去”,他将以超越的心态,继续游戏人间。

文章标题:《后赤壁赋》原文注释赏析-苏轼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3272.html

上一篇:《前赤壁赋》原文注释赏析-苏轼

下一篇:《水龙吟》原文注释赏析-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