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故垒西边[3],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4]。乱石崩云[5],惊涛裂岸[6],卷起千堆雪[7]。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8],雄姿英发[9]。羽扇纶巾[10],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11]。故国神游[1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13]。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14]。

【注释】

[1]赤壁:长江、汉水流域共有五处叫赤壁的地方,三国时“赤壁之战”的旧址,一般认为在今湖北嘉鱼境内,而苏轼所游的赤壁,是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两者并非一地。

[2]淘:淘汰。风流人物:指英雄人物、杰出人物。

[3]故垒:古代的营垒,指赤壁之战留下的营垒旧迹。

[4]周郎:周瑜,字公谨,赤壁之战的主要指挥者。周瑜任建威中郎将时,才二十四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5]崩云:高耸云霄。一作“穿空”。

[6]裂岸:拍裂了江岸。一作“拍岸”。

[7]雪:指浪花似雪。

[8]小乔:乔玄的幼女,周瑜的妻子。她嫁给周瑜,其实在赤壁之战之前十年,词中说“初嫁”,是为了突出周瑜少年英才、风流倜傥的形象。

[9]雄姿:身材高大健壮。英发:谈吐不凡,见识超卓。

[10]羽扇纶(ɡuān)巾:谓周瑜指挥作战时手持羽毛扇,身穿便服而不穿戎衣,一副潇洒的儒将气派。纶巾,用丝带做的头巾。

[11]强虏:强大的敌人,指曹军。一作“樯橹”,指曹军的战船。灰飞烟灭:像灰和烟一样被消灭,指周瑜用火攻破敌。

[12]故国:旧地,指赤壁古战场。神游:精神畅游。

[13]华发:花白的头发。

[14]酹(lèi):以洒酒来表示祭奠。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注释赏析-苏轼

【赏析】

这一首著名的豪放词作于哪一年,并无可信的记载。南宋傅藻的《东坡纪年录》将它与前、后《赤壁赋》一起系于元丰五年(1082),看来只是把“三咏赤壁”都归在一块,没有提供任何根据。词中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应该是当地人向苏轼指点“那个地方就是周瑜破曹之处”的情形,那就必须是苏轼第一次来到此地。所以,此词最可能的创作时间是元丰三年(1080),即苏轼到黄州的第一年。这一年的五月,苏辙送兄长的家眷来黄州,留伴一阵后,离去至江州。根据苏辙的《栾城集》卷十,他在黄州的作品有《赤壁怀古》诗,说明他曾到赤壁游玩。那么,想来苏轼应该陪同前往,而且苏辙的诗题与苏轼此词的词题完全相同,如非偶然,便是同时所作。在苏辙留黄期间,兄弟二人的作品都相互有关,把《赤壁怀古》推想为一诗一词同时同题之作,虽仍嫌证据不足,但较为符合情理。

苏辙诗云:“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是一首标准意义上的怀古诗,从赤壁之战的历史中引出教训:不能依靠军事力量的强大去进攻本身没有荒乱失德行为的国家。联系苏辙的政见,这里包含了对宋神宗进攻西夏政策的批评,直到晚年,他仍把进攻西夏看作“陵虐邻国”(苏辙《历代论·尧舜》)的。大概三国的形势与北宋、西夏、辽鼎立的时势有相似处,所以北宋人对三国历史抱有特别的兴趣。好像苏轼对三国史的研究在当时还有些名气,后来王安石也建议他重写三国史。不过,苏轼这首《念奴娇》并不在历史教训上展开,它是由凭吊古战场的雄伟景象,进入对创造壮举的英雄的缅怀。当赤壁大战发生的建安十三年(208),周瑜34岁,鲁肃37岁,孙权27岁,诸葛亮28岁,他们一起打败了54岁的曹操。这真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的下片,苏轼着力刻画了一个少年得志、雄才大略而又风流儒雅的将军,表达出由衷的追慕之情。连已经与周瑜成婚多年的小乔,也被苏轼写成了“初嫁”,用来衬托周郎的少年英姿。与此相比,苏轼不能不想到现在年近半百的自己,“乌台诗案”之余,除了早生的华发外,成就了什么呢?只知道人生如梦罢了。面对这壮丽的江山,缅怀这令人激动的历史往事,不免思绪纷飞,故国神游,觉而自笑多情。虽是一片无奈,但这无奈的多情之中,仍有未尝泯灭的志气在。因为只有志气不凡的人,才会对过去了的不凡的历史如此多情。

关于这首词,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见于宋代俞文豹的《吹剑续录》:“东坡居士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苏轼、柳永词风格的不同,也正可说明豪放、婉约二派词风的区别,而早在苏轼的时代,人们就已经把这首“大江东去”当作豪放词的代表作了。

文章标题:《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注释赏析-苏轼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3266.html

上一篇:《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原文注释赏析-苏轼

下一篇:《方山子传》原文注释赏析-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