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阴 铿

依然临送渚,长望倚河津。

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江汉与城□。

【注释】

1、鼓声:打鼓开船之声。

2、纶:钓丝。

3、城:城曲。末二句言刘去己归。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原文赏析-阴铿古诗-南北朝诗歌

【鉴赏】

本篇写送刘而不及见刘,江边伫立,怅望去帆。

人生的聚散离合,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正如江淹所说:“黯然伤魂者,惟别而已矣。”(《别赋》)所以中国古典诗词中以送别为题材,而且写得精彩动人、流传人口的名篇不胜枚举。亲人由相聚到相别,自然令人伤情;送别而不及,当然更使人怅恨不已。这首诗的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从这个新的,也是前人没有留意的角度——送而不及,表现诗人心理失去平衡又努力恢复平衡的细腻的感情发展变化过程,创造出感人的意境。

欢聚的朋友要分离了,诗人要到渡口送别。由于某些意想不到的耽搁使他晚了一步,赶到渡口时,开船的鼓声刚刚响起,船正离他而去。一次送别的机会失去了,心中追悔莫及,诗人感到极大遗憾。一般的人也只有遗憾,只能失望而归。然而深情的诗人仍在江边伫立很久,表现出对远去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船开了,再侧耳倾听也没有鼓声了;船走远了,再注目遥望也分辨不出与白云融为一体的白帆了。诗人尽力弥补迟到一步的怅恨,努力恢复心境的坦然。

然而耳目所及实在有限,心理上的失落感随着行船在天际消失而加重。于是诗人掉转目光,又注意到客船始发的渡口,借以表现对刚离此地的友人怀恋之情。只见水鸟自由自在地翔集,安静寂寞;只见送行的人们已经三三五五散去,孤独冷落。“泊处空余鸟”二句是情景交融的佳句,此情此景的对比效果非常强烈。亲人走后的孤寂感,可以反衬出诗人与友人交游时情谊的深厚;其他送行的人已散而诗人独自徘徊留恋不忍离去,也显示出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深沉真挚。无论是别前别后对比,还是自己与他人对比,都使我们窥见诗人火热的心,因迟到一步送而不及产生的懊悔怨望似乎可以淡些了。诗人的心理暂时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平衡。

于是诗人才可能将目光放得再远些,更广些,才注意到岁将尽天正寒,树叶纷纷飘落;日将尽天已晚,钓鱼人要收拾归家了。“林寒正下叶”两句看似与送别无关,实则是用心之笔。它不但提供了送别的环境背景,也落实了第二句“长望”之久,并为结尾感慨的生发做了自然铺垫;叶落归根,钓晚归家,而友人的归宿、诗人的归宿又在哪里?一个远下江汉,一个独返城里。归根、归家都是自然的、规律性的,可是为什么诗人与亲人却“背道而驰”,越来相距越遥远呢?刚刚平复的心又掀起感情的波澜,失去了平衡。倘若朋友始终朝夕相处,何至于为分别而心折骨惊?又何至于因送而不及怅恨怨望?与同时代人及前人相比,阴铿提出了不得已而分别的问题,确实尖锐敏感。因此也不必苛求他没来得及解答。百余年后,王勃在送别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为阴铿写出了明确的答案:“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这首诗从常见的送别题材中,选取新颖的角度,拓出新的意境,字字真情,句句痴心,前无古人,后少来者。从形式上看,这首诗显示了新格律诗演进到几近形成的轨迹。从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看,脉理清楚,自然圆润,惟转写江津送别处用四句,比律诗多两句。从声调平仄及音韵上看,平仄相协,多有律句,隔句押平声韵。从对仗上看,中间六句词性、词义、意境都两两相对,平稳妥帖。总之,诗人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细腻表达了怅望之情。语言有分寸感,可谓苦用心。杜甫送郑虔贬台州的诗,被誉为“纯是泪点,都无墨痕”,也是写送而不及,“阙为面别”,想是有此诗影响。

(朱明伦)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原文赏析-阴铿古诗-南北朝诗歌

【诗人名片】

阴铿,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博涉史传,五言诗为当代所重。在梁朝曾为湘东王法曹参军。在陈朝曾为始兴王中录事参军。阴铿与何逊并称,传诗不多,风格流丽。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江津送刘光禄不及》原文赏析-阴铿古诗-南北朝诗歌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9969.html

上一篇:《广陵岸送北使》原文赏析-阴铿古诗-南北朝诗歌

下一篇:《和侯司空登楼望乡》原文赏析-阴铿古诗-南北朝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