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部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入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白居易古诗)

【长恨歌注释】

汉皇:指汉武帝刘彻,这里借指唐玄宗李隆基。

华清池:在今陕西临潼县南骊山上。

金步摇:一种金质首饰。

金屋:指杨贵妃的住所。据《汉武故事》载:汉武帝年幼时说,如果能娶表姐阿娇做妻子,就给她造一座金房子住。妆成:打扮好。

列土:指受封为高官。

渔阳:唐地名。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这句是说安禄山起兵反叛。

霓裳羽衣曲:舞曲名。本名“婆罗门”,西域乐舞之一。

乘:指车辆。骑:指马匹。

翠华:指帝王专用的仪仗。

“六军”二句:玄宗逃到马嵬坡时,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代表将士,要求玄宗诛杀杨贵妃,玄宗无可奈何,令高力士把她缢死。

萦纡:曲折环绕。剑阁:大剑山与小剑山形成剑门关,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是古代由秦入蜀必经之路,在今四川剑阁县北。

太液:池名,在大明宫内。未央:未央殿,沿用汉代未央宫旧名,故址在今西安市城区西北。

西宫:太极宫。南内:兴庆宫,在皇城之东南。玄宗回京,初居南内,后肃宗左右恐其复辟,将他迁往太极宫甘露殿,形同软禁。

椒房:后妃所居之宫殿。

鸳鸯瓦:成对的瓦。

临邛:今四川邛崃县。

碧落:道家称天界为碧落。

太真:杨贵妃为女道士时,号太真。

小玉:传说中吴王夫差女名。双成:即董双成,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

昭阳殿:汉宫殿名,赵飞燕姊妹所居,这里借指杨贵妃生前寝宫。

【长恨歌译文】

唐玄宗贪恋女色思念美人,登基多年来仍旧寻访不得。杨家有个美女刚长大成人,娇养在深闺里别人不认识。天生丽质怎么能长久埋没,果有一天被选到君王身侧。回头一笑那容颜百媚千娇,六宫嫔妃都显得没有姿色。初春时赐她到华清池洗浴,润滑的泉水洗她细腻肌肤。侍女扶起她显得娇弱无力,这是刚刚得到君王宠爱时。鬓如云面似花头戴金步摇,在温暖的芙蓉帐度过春宵。春夜太短睡到太阳升很高,从此多情的君王不上早朝。承欢陪宴她没有丝毫空闲,春天她随着游玩夜伴君王。后宫中有美女不下三千人,三千人的宠爱集于她一身。金屋里细梳妆恃宠又撒娇,玉楼上宴罢更增醉人风韵。她姊妹兄弟都享高官厚禄,杨家门庭光彩真令人羡慕。于是天下的父母改变思想,不重生男只重视生个闺女。骊山华清宫高耸直插青云,仙乐悠扬随风飘荡处处闻。轻歌曼舞应和着管弦节奏,君王整天迷醉看也看不够。渔阳叛乱战鼓惊天动地来,惊破那华丽的霓裳羽衣曲。九重宫殿顿时滚滚起风烟。千乘万骑护着君王西南逃。君王车驾正走忽然又停止,这时出城向西大约百余里。六军不肯前进君王无奈何,只好把杨贵妃在马前赐死。花钿丢弃地上没有人收拾,还有满地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悲痛掩面想救救不得,泪洒地上和着杨贵妃的血。秋风劲吹扬起漫天的黄土,顺着连云盘曲栈道登剑阁。峨眉山下一片荒凉行人少,旌旗没有光彩日色也淡薄。蜀江水澄碧蜀山林木青青,日日夜夜触动君王相思情。行宫里望月全是伤心景色,雨夜里听铃像断肠的悲声。战乱平定之后君王返长安,来到美人死处伤感又留恋。在这马嵬坡下的黄土陇中,不见玉颜只见她的惨死处。君臣彼此对看泪水湿行衣,东望京都任马由缰缓步归。回京后看到池苑依然如旧,太液荷花辉映着未央宫柳。荷花似面容柳叶像她弯眉,面对此景怎能不叫人垂泪?熬过了和风吹开桃李之春,又到了冷雨滴落桐叶之秋。西宫南内长满了衰黄枯草,红叶落满台阶也无人清扫。梨园弟子头上已生出白发,椒房的女官也都容颜衰老。夜晚殿上冷冷清清流萤飞,孤灯燃尽君王还是不成眠。钟鼓迟迟不响秋夜多漫长,面对银河一直看到天大亮。鸳鸯瓦上铺满寒冷的浓霜,冰凉的翡翠被里有谁同眠。生离死别悠悠已经有一年,她的魂灵未曾到君王梦中。临邛有个道士名叫鸿都客,他能以精诚招来死者魂魄。因为感念君王的一片真情,这道士尽力寻觅贵妃芳魂。道士穿云拨雾飞奔如闪电,上天入地四面八方找个遍。上面查天宫下面细看地底,两处茫茫都不见贵妃的面。忽然听说海上有一座仙山,仙山坐落在虚无缥缈白云间。玲珑楼阁立在五色彩云里,里面尽是温柔婉丽的天仙。其中有一位仙女名叫太真,雪肤花容和杨贵妃极相像。轻叩华丽西厢房的玉石门,让小玉转告太真侍女双成。听说汉家天子的使臣来到,九华帐里贵妃从梦中惊醒。穿衣服推开枕头慌忙下床,珠门帘和银屏风依次打开。她的云髻半偏着刚刚睡醒,花冠不整就急忙走下堂来。风吹着她的仙衣飘飘飞动,像跳霓裳羽衣舞姿态轻盈。她玉容凄凉泪水纵横流淌,就像春天的梨花带着雨珠。含着无限的深情感谢君王,自分别以后彼此音信渺茫。昭阳殿里的恩爱早已断绝,蓬莱宫中的岁月寂寞漫长。经常回头下望热闹的人间,看不见长安只见尘雾迷漫。只有拿当年旧物表达深情,捎去钿合金钗与君王留念。金钗留下一股钿合留一扇,掰开黄金钗钿合分成两片。但愿心心相印像钗钿坚固,天上人间总有相见的一天。临别之时殷勤嘱咐捎话语,话中的誓言只有两人心知。那年七月七日在长生殿里,夜深人静私订的山盟海誓。在天上愿做双飞的比翼鸟,在地上愿做并生的连理枝。天长地久也有穷尽的时候,这绵绵的长恨却永无绝期。

长恨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白居易古诗)

【长恨歌赏析1】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是元和元年(806)诗人任盩厔县(今陕西周至)县尉时所作。全诗以叙事为主,主要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将叙事和抒情相结合,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成功地塑造出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元和元年,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仙游寺游玩。其间,有人无意中提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引发了大家的感慨。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以传后世。诗题源于诗歌最后两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把这篇诗文称为“长恨歌”。

全篇分为三部分:开篇至“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第一部分,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并讲述了玄宗因宠爱杨贵妃荒政乱国的情形,及安史之乱的爆发;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杨贵妃在马嵬驿兵变中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表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感情坚定不移;“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尾,是全诗的最后一部分,讲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

诗人开篇即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首句提纲挈领,统摄全篇,“汉皇重色思倾国”,后面之事皆由此而来。之后诗歌逐步展开,层层叙述:先讲唐玄宗,百般求色之后,终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揽入怀中,接着对杨贵妃的美貌进行刻画。“姊妹弟兄皆列土”,杨家因杨贵妃而变得权势逼人,不可一世。得到杨贵妃的唐玄宗,过上了纵欲、行乐的生活,终日沉迷于歌舞酒色之中,以至于“从此不早朝”。诗人对此进行了反复的渲染,从而点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这一部分是“长恨”的内因之所在。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胡人安禄山,安禄山当时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大本营在渔阳。“渔阳鼙鼓”,即指安禄山率领的造反军队。

在这出爱情悲剧中,杨贵妃的死是个关键情节。第二部分,先讲兵变,这正是杨贵妃的死因所在。“六军不发”,说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军士们都要求处决杨贵妃。这里,诗人用六句话对二人的生离死别进行了描写:“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对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相思之苦,诗人并未直接描写,而是抓住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描写唐玄宗在蜀中的孤独伤心,回京路上追忆往昔,回宫以后睹物思人,由景生情,语言委婉、含蓄,语调酸恻动人,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在写寻找杨贵妃的这一部分中,诗人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道士在上天入地寻找之后,杨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虚无缥缈的海上仙境中出现,并托物寄情,重申当初的誓言。这是对玄宗苦苦思念的回应,进一步深化主题,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题之句。

这首长篇叙事诗,围绕“长恨”这个主题展开叙事和抒情,中间又穿插着景物描写。多种表达方式融会在一起,描述了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全诗带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无愧为千古绝唱。

【长恨歌赏析2】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开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饶芃子)

【长恨歌赏析3】

如果没有白居易的《长恨歌》,人们对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会是另一种看法吗?毕竟,杨贵妃曾是寿王妃,是李隆基的儿媳妇,他们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乱伦关系。唐帝国的由盛转衰,他们也脱不了干系。而且,在后来的故事中,杨贵妃还曾与安禄山偷情,对唐玄宗不忠。可是在《长恨歌》中,这一切最终都被无视,诗人用最优美的语言,歌颂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对他们的悲剧给予了无限的同情。

唐人在诗中书写皇家宫廷之事,相比于历朝历代都是最大胆的,也没听说有谁因此得罪。《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806),其时白居易三十六岁,正是他提倡以讽喻时事为重要内容的新乐府运动的开端之年。所以不论从外在压力还是内在动因来看,白居易都无须刻意美化已经逝去了半个世纪的唐玄宗和杨贵妃。而诗歌第一句也确实透露出十足的讽喻之意——“汉皇重色思倾国”,对玄宗皇帝实在不恭敬。接下来写玄宗因沉溺美色而耽搁朝政,“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玄宗对贵妃家人的赐爵封赏,“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几乎把玄宗写成了一位荒淫无道的皇帝。在写了玄宗对杨贵妃的宠溺之后,紧接着写安史之乱爆发,“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可见诗人对玄宗与贵妃还是持批判态度,认为他们两个要为这场让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叛乱负责。

不过在写到马嵬事变之后,白居易对玄宗和杨贵妃的态度发生了完全的变化。他不再关心政治治乱的探讨,而是倾力描写玄宗在贵妃死亡后的痛苦和对她的思念。“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每一天都沉浸在对贵妃的思念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无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会引发他的悲伤。这悲伤丝毫不能被时间的流逝冲淡,回到长安后,处处触景伤情,看到“太液芙蓉未央柳”,就会想到“芙蓉如面柳如眉”。每天晚上独对孤灯,思念着贵妃难以入眠。玄宗的痴情甚至感动了一位方士,方士为玄宗升天入地去寻找贵妃的魂魄,终于在海上的一座仙山找到。此时贵妃已位列仙班,尽管仙凡两隔,但她对玄宗同样也未忘情,仍然保留着当年的定情物,仍然记着当年的海誓山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行文至此,不论作者还是读者,谁还记得,谁还在乎玄宗和贵妃的身份呢?我们看到的,是一对经历了生离死别仍然忠贞不渝的恋人,是一出尽管深情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爱情悲剧。“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永远隔绝的遗憾,永远相爱的执着,随着这篇长诗传唱至今。

【长恨歌赏析4】

当霓裳襟袂从时代的浪尖滑落,一个王朝的颓势再也不可挽回。六军驻马,红颜凋落,自此,歌传长恨,词作霖铃,曲弹荔香,剧演长生,哀婉低回,千载不休。

时间回到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正是盛世的巅峰,缓歌慢舞,四海升平。这一年,武惠妃为爱子寿王李瑁择配,选中了能歌善舞的世家之女杨玉环。那个时候,温柔贤淑的武惠妃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在三年之后香消玉殒,而这个千挑万选的儿媳竟然成了自己的“接班人”。武惠妃殁后,玄宗着实郁郁寡欢了一阵子,就连每年例行的临幸华清宫活动,都无法提起兴致。临幸华清宫相当于现在的温泉旅行,每年十月,宗室子弟、内外命妇、左右随从,浩浩荡荡奔赴骊山,在当时是十分盛大的活动。那一年是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在命运的安排下,五十四岁的玄宗在华清池的澹荡金波之畔邂逅了年方二十的杨玉环,一时之间,六宫粉黛,三千佳丽,全都黯然失色了。

美人出浴的风情,尤为旖旎,史载杨妃肌理细腻,骨肉亭匀,浴后更是显得娇弱不胜,连最轻柔的罗绮都成了累赘。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玄宗心里的恋慕之情油然而生,伦常与道义,尽抛九霄云外。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玄宗一道《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彻底断绝了杨玉环与李瑁的夫妻关系。出家后的玉环道号太真,由于道教讲究“修真”,所以道号中带有“真”字是比较常见的。然而就是这普普通通的两个字,日后竟成为了不可替代的文学、美学符号之一。

次年,太真入宫,太液池畔,未央宫里,日日夜夜,长伴君王。天宝四载(公元745年),玄宗给儿子李瑁另觅亲事,然后终于名正言顺地册封杨玉环为贵妃。是时六宫正位虚悬,贵妃俨然便是实质上的皇后,连象征身份的衣着打扮,都比皇后差不了太多。玉环的专宠事迹,在正史、野史、文学作品、民间传说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诸如舞霓裳羽衣、专设荔枝使等,不一而足,其受宠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从史料的记载来看,玉环的确有专宠的资本。

她不仅拥有让狂妄的李太白都赞叹为“一枝红艳露凝香”的倾世容颜,更是多才多艺,令人折服。她能歌善舞,琵琶弹奏得出神入化,梨园子弟多承教诲,霓裳羽衣成就了一代传奇;她还能作诗文,《全唐诗》收有其《赠张云容舞》一首云: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写舞者姿态,婉转纤秾,譬喻贴切,格调工丽,可见其才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家的兄弟姐妹就此发达,裂土封侯、出入禁闱,自不在话下。传闻玄宗有一次临幸华清宫,就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同一种颜色的衣服,五个队伍就结成了炫目的五彩之色,沿途掉落的首饰钗环,不可胜数。

烈火烹油的灿烂之后,便是灰烬余烟的悲哀。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倾颓,玄宗出京避难,这一次仍以临幸为名,却是仓皇不堪。

马嵬坡,兵变处,君王掩面,红颜埋骨。时年,玉环仅三十八岁。野史亦有传言,玉环未死,而是被玄宗派亲信护送东渡,到了日本。至今日本还有贵妃墓。是真是假,年代缥缈,不得而知,但是却反映了我们希望留住美好的祈愿。玄宗的晚年就是在这种祈愿中度过的,他找来道士为玉环招魂,升天入地,无处可寻,于是有了海外仙山的美好愿景,有了七月七日长生殿的如真幻梦,也有了《长恨歌》,有了千古情话中最伟大的情话誓词: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玄宗与玉环,由翁媳以至伴侣,从道学家的眼光来看,是所谓的“聚麀”,即父子共牝,是令人咋舌的禽兽行为。然而从美学家与诗人的角度来说,撇开伦常之绊不谈,玄宗与玉环之间的关系,本身是生命极致之美的体现。于是白居易在《长恨歌》的开篇,淡化了令人争议的伦理背景,只说“杨家有女初长成”“一朝选在君王侧”,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处理方式,不仅可以消除世俗的不适感,还能够使诗歌的节奏更加紧凑。

《长恨歌》凡八百四十字,关于玉环死后玄宗的悔恨追忆等相关描述,占去大半篇幅,“长恨”之名,却符其实。开篇的百余字,信笔勾勒出玉环专宠的胜景,着墨并不很多,却字字铭心剜骨,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云中仙乐的繁华,天外宫阙的豪奢,皆为后来的长恨私语奠定了悲剧的基调。

白居易之诗向来以“老妪能解”著称,《长恨歌》中更是名句众多,朗朗上口。“三千宠爱在一身”是之,“可怜天下父母心”是之,“上穷碧落下黄泉”是之,“梨花一枝春带雨”是之,然而论及流传范围、感人程度、后世影响等因素,则没有一句能够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相比。即使是完全不知道《长恨歌》的人,也一定听说过这一句诗。因为这是一句誓言,一句历经生死、饱含血泪的誓言,颇有些“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决绝。它道出了天下有情人的心声,能够使人最大限度上产生共鸣。

虽然早在初唐时代,卢照邻就有“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这样的名誓,知名度也未必比白诗差,但是《长安古意》的背后毕竟没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作为依托,因此我们读起卢诗,总是觉得味道上有些欠缺。

后世咏唱玄宗玉环故事的诗歌很多,讽喻者有之,叹惋者有之,鄙夷者有之,冷眼旁观者有之。然而再无人像白居易一样,浓墨重彩地歌颂这一段悖于伦常的感情。于是,天长地久,此恨绵绵,这一“恨”,就“恨”出了千古绝唱。

【长恨歌赏析5】

《长恨歌》以社会流传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题材,因此以“长恨”命名。诗歌的前半部分,力图通过这一事件,批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垂作历史教训。诗歌的后半部分却倾注了诗人对帝妃之间的爱情悲剧深厚的同情和歌颂。这两者之间是有矛盾的,因而使得主题思想复杂化,但是诗歌在艺术上有着很大的成就。塑造的形象完整鲜明,情节曲折离奇,想象极为丰富,写实与幻想相结合,抒情与叙事相结合。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表现了当时歌行体的特点,影响极为深远。

此诗既是爱情诗歌也是悲剧诗歌,更是塑造人物的诗歌,因此,它才成为古今中外最动人的优美诗歌。

【长恨歌赏析6】

白居易作《长恨歌》时,马嵬事件已过去整整半个世纪,有了相当的时间距离。李隆基、杨玉环这一对帝妃的生离死别故事,被传说赋予特殊的美感,使得《长恨歌》不同于《哀江头》,减弱了现实的悲痛,增强了浪漫的感伤。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成名作,也是广为传诵的唐诗名篇之一。诗成不久就给诗人带来声誉,据作者自述:“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倡妓,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由是增价。”“又昨过汉南日,适遇主人集众乐娱他宾,诸妓见仆来,指而顾曰:“此是《秦中吟》《长恨歌》主耳。””(《与元九书》)作者身后,唐宣宗更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吊白居易》)之延誉。诗是好诗,无可争议。然而关于此诗的主题却是古今聚讼纷纭。归纳起来,有三种意见:一说讽刺玄宗荒淫误国;二说歌咏生死不渝的爱情;三说双重主题。文学鉴赏的实践表明,越是杰作,由于结构层面较多,象征意蕴越难穷尽,故有“诗多义”之说。主题的认定,实即多义的取舍。《长恨歌》的中心内容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生离死别的故事,这是一场生死之恋。无论从作者的创作动机,还是客观效果上看,都是一篇言情杰作。

作者友人陈鸿谈及此诗的写作缘起:“元和元年(806)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周至。鸿与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色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一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长恨歌传》)显然,荒淫误国不能称为“希代之事”,而帝王与妃子之间的生死之恋才是“希代之事”。这样的“希代之事”经过“深于诗,多于情”的诗人的润色,主题的走向可想而知。白居易自己就把《长恨歌》编入“感伤诗”,而不编入“讽谕诗”,题词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用题卷末》)又对元稹说:“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以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与元九书》)凡此,都足以表明作者的创作动机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作品的创作实际,从客观上体现了作家的主观意图。

长诗共分三大段。从篇首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写安史之乱前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情恋史。劈头就说“汉皇重色思倾国”,暗用汉武帝遇李夫人故事,“倾国”出自于李延年“北方有佳人”那首歌,后来成为绝代佳人的代称。“重色”二字不能说没有托讽,不过讽刺的分量太轻,与其说是唐玄宗的弱点,毋宁说是人性的弱点。(《礼记》谓修身当“如好好色”,作者《李夫人》诗谓“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便是明证。)“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二句与史实大有出入,不像陈鸿《长恨歌传》那样哪怕是委婉地指出杨氏本是寿王妃这一事实,这种润色或美化,其目的和效果都是明显的。接下来有六句写杨妃的承宠。《丽情集·长恨歌传》形容杨妃的美是“绿云生鬓,白雪凝肤。涯饰光华,纤秾有度,举止闲冶,如汉武帝李夫人”,仅限于静态的描摹,不胜痕迹。相形之下,白居易抓住一个动态和美的效果来写杨妃之美,何等灵妙:“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避开正面描写,却引起更生动的关于美的印象。

昭应县(今陕西临潼)东南骊山有温泉,开元中建温泉宫,天宝中改华清宫。玄宗常于其地避暑越冬,设有浴池十余处。得杨妃后又“别疏汤泉,诏赐澡莹”。赐浴温泉自以春寒时最舒服。水何谓滑?实乃间接表现肌肤的光洁,从水洗凝脂的形象不难悟出“滑”字之工。作者语言平易而绝对细腻,故有别于唐诗中的粗浅一派,此即一例。温泉浴汗,出水后会感觉乏力,诗人通过眸子、肌肤、浴态等生动细节,写活了一个美丽而性感的杨妃,给后世戏曲家和画家以无穷的灵感。继十句写杨妃的专宠。南朝民歌“打杀长鸣鸡”一首形容蜜月中人“春宵苦短”,是情有可原的,而“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则是说不过去的,这两句和“承欢侍宴”几句写唐明皇宠杨贵妃,应该说是有托讽的。不过这种托讽的分量太轻,不足以改变全诗的总体倾向。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自注:“天宝五载(746)以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是其一也。”亦可移注“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二句。“金屋”又关涉《汉武故事》,极言妃之宠幸。

接下来有四句写杨氏一门沾光。妃有姐三人,大姨封韩国夫人,三姨封虢国夫人,八姨封秦国夫人,富比王室,恩泽势力过于大长公主。可自由出入宫禁,乃至素面朝天。从弟铦为鸿胪卿、锜以侍御史尚主,从祖兄钊赐名国忠,授金吾兵曹参军,后任宰相。妃父玄琰追赠齐国公,母封凉国夫人。这就是“姐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所据事实。故当时谣谚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生女勿怒,君不见卫子夫霸天下。”杨妃专宠,光耀门第,居然改变了重男轻女的社会传统心理,诗中的慨叹很深。继六句写乐极生悲。“骊宫”即华清宫。“霓裳羽衣曲”本《婆罗门》曲。开元时从印度传入,经玄宗润色为著名的舞曲。“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宜告了李杨纵情欢娱生活的终结。写安史之乱仅两句,只作为对爱情生活产生破坏的事件来写,也表明《长恨歌》写的是爱情悲剧而非政治悲剧。

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写唐玄宗、杨贵妃的生离死别,和玄宗对死去的杨妃无时或已的怀念。十句写马嵬之变。大乱初起,玄宗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仓皇出逃,杨国忠首倡幸蜀,此之谓“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可见一路人困马乏。马嵬驿在咸阳之西,距长安“百余里”。由于军中积怨,突生哗变,国忠被杀,殃及杨妃。从政治角度歌咏马嵬之变的诗人,总是冷静地判断:“不闻殷衰,中自诛褒妲”(杜甫《北征》)、“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郑畋《马嵬坡》)。唯独白居易写出了一个割不断情根爱胎的玄宗,“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讽刺之笔哪得如此惨痛飞迸!在诗人笔下,堕入爱情炼狱的玄宗,将逐渐洗清“重色”的表象,而袒露出一颗情种之心。

“黄埃散漫风萧索”八句写赴蜀路上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借萧索、孤凄、暗淡的景物色彩,及月色铃语给失眠者的特殊感觉,渲染出玄宗的悲痛。据《杨太真外传》,玄宗一行至斜谷口,时霖雨涉旬,于栈道闻铃声隔山相应,玄宗悼念杨贵妃之情愈切,遂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月无心可伤,铃无肠可断,而谓之“伤心色”“断肠声”,以伤心人别有怀抱(对照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天旋日转回龙驭”六句写光复后还京路上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至德二年(757)九月收复长安,十二月玄宗从蜀归,过马嵬坡,派人备棺改葬杨妃,挖开土,香囊犹在。“不见玉颜空死处”的“空”字,极写出他心境的悲凉。时过境迁,他那难以消减的悲痛感染了左右,此时是“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本应归心似箭,快马加鞭,但玄宗却打不起精神,“信马归”三字可见意懒心灰。

“归来池苑皆依旧”十八句写回京后身为上皇的玄宗对杨妃更深的相思。玄宗还京后居南内兴庆宫,因邻街与外界接近,肃宗心腹恐变生不测,使迁至西内太极宫甘露殿,处境更凄凉。当初在幸蜀路上,玄宗曾以《雨霖铃》曲授张徽,回京后复幸华清,从官嫔御无一旧人,因于望东楼令徽复奏此曲,不觉怆然。诗中写他看到池中的芙蓉想起杨妃,看到宫中柳叶想起杨妃,正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李清照《武陵春》),从春到秋,年复一年,此情有增无减。“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间接是说,玄宗自己也是岁月不饶。诗人不惜以八句篇幅写他的孤眠难熬之夜,大肆渲染环境。有人嘲笑“孤灯挑尽未成眠”一句“寒酸”,理由是“宁有兴庆宫中夜不烧烛,明皇自挑灯者乎!”(宋邵伯温《邵氏闻见续录》卷十九)“此尤可笑,南内凄凉,何至挑孤灯耶!”(宋张戒《岁寒堂诗话》)殊不知这正是离形得似,不拘实录的妙笔。冬至前夜晚逐渐增长,“初长夜”是说难熬的夜晚还在后头。说到“星河”则暗逗“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的情事,正是往事不堪回首。“鸳鸯瓦”是两片嵌合的瓦,它在字面上有反衬失伴的孤单的作用。凡此种种,都可见诗人意匠经营。以上写各种场合,四时交替,而玄宗悼亡之情无时或已,这样的钟情,不但“在帝王家罕有”(清洪昇《长生殿·例言》),也超出了市井一般情种的水平。弗洛伊德说,性本能能够升华,即此时对于特定的兴奋可以确定一种更高的,显然不再与性有关的目标,一种更有社会价值的目标。我们文化的最高成就就应归功于这种以升华方式释放的能量。“假使春天没有花,人生没有爱,到底成了个什么世界!”(郭沫若《梅花树下醉歌》)《长恨歌》中的玄宗的生死恋,就升华到了精神恋爱的、纯情的高度。当他的精诚感动了一个道士,诗篇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临邛道士鸿都客”到篇末,在一个幻想的神仙世界中,刻画了死者对生者刻骨铭心的眷念,补足了悲剧主人公之一的杨妃形象。诗人所据,应是王质夫转述的民间传说(方士致魂魄的情节,汉武帝李夫人故事亦有之)。“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几句,最有山重水复之妙。当初杨玉环被度为女道士,就叫“太真”。这便是蓬莱仙岛传说的现实凭借。“金阙西厢叩玉扃”到“在地愿为连理枝”,以细腻的笔墨写杨妃接见道士的情景和对话。仙府重深,须经辗转通报的手续(“小玉”“双成”皆神话中女子,此作太真妃的侍女),当睡眠中的杨妃得知玄宗使者到此,先是一“惊”,然后是“揽衣--推枕--起徘徊”三个动作,表现出她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珠箔银屏接连打开,云髻半偏便下堂来,表现出她迫不及待要见使者的心情。她依然那样美丽,下堂的步态就能使人想见当年的舞姿。诗人以“梨花一枝春带雨”形容她的“玉容寂寞泪阑干”,贴切而形象,真“淡处藏美丽,虚处著工夫”(清方虚谷语)。诗中刻画杨妃神情,每每抓住一双眸子传之,前有“回眸一笑”,此处有“含情凝睇”,可谓善绘。

诗中省去了道士的致词,而重在写杨妃的答词,寄赠旧物与信誓:“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数句采用了“分总”辞格,钗、合、金、钿四字反反复复,在音情上渲染杨妃缠绵悱侧的相思,淋漓尽致。这民间式的旦旦信誓,丰满地刻画出一个同样执著于爱情的杨妃形象。根据当时传说,“方士受辞与信,将行,色有不足。玉妃固征其意,复前跪致词:“请当时一事不为他人闻者验于太上皇。不然,恐钿合金钗,负新垣平(汉时赵人,以善望气致宠,后被告发有诈被杀)之诈也。”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徐而言之:“昔天宝十载(751),侍辇避暑骊山宫,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夜殆半,休侍卫于东西厢,独侍上。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之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言毕,执手各呜咽,此独君王知之耳。””(《长恨歌传》)诗的最末几句便写这一情节,骊宫(诗云“长生殿”)之誓,被诗化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千古名句。

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尽管通过杨妃的誓言和行动丢下了一个希望,但他并没有来一个廉价的大团圆结局。因为誓中虽有“愿世世为夫妇”和“天上人间会相见”的话头,然而“他生未卜此生休”(李商隐《马嵬》),大错今生铸成,遑论来世?“只有等待来生里,再踏上彼此故事的开始”,好像说很有希望,其实是很悲哀、很无奈的话。李商隐《马嵬》结云:“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也就是“长恨”结穴所在,但说得露,不及白居易的结句有悠悠不尽的余味:“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一悲剧性结局,突破了我国传统文化心理喜欢“大团圆”的模式,尤为难能可贵。

无论是从创作动机还是客观实际看,歌颂生死不渝的恋情,感伤因为情深缘浅而导致的“人生长恨”(李煜《相见欢》),才是《长恨歌》主题所在。白居易基本上是从一种超政治功利的角度,即人性论的角度,来看待这一发生在玄宗与杨妃间的生死之恋的。《长恨歌》的崇情倾向,明显受到时代文艺思潮的影响,它事实上和唐代中叶爱情传奇的繁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莺莺传》的元稹,作《李娃传》的白行简,分别是诗人的密友和胞弟,这该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吧?《长恨歌》可以说是一篇诗体传奇,尽管主人公有帝王贵妃的特殊身份,但他们和普通人一样爱,一样犯错误,一样受苦,也一样的被理解被同情。

我国古代叙事诗不发达,无名人《焦仲卿妻》曾是一个孤立的高峰。杜甫创作了一大批叙事诗和叙事性很强的政论诗,成为文人叙事诗一大作手。但他的叙事诗如“三吏”“三别”篇幅短小,笔墨尚简;史诗如《北征》等,则无故事性,非严格意义上的叙事诗。在具有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这点上,《长恨歌》可与《焦仲卿妻》比美。清王湘绮说:“白居易歌行纯似弹词,《焦仲卿妻》诗所滥觞也。”而弹词特点就是演说一个故事。一向与《长恨歌》齐名的《连昌宫词》(元稹)“虽然铺写详密,宛如画出”,但它基本上是指陈时事,没有什么故事性。作为一首七言长篇叙事之作,《长恨歌》比五言诗《焦仲卿妻》在技巧上的显著进步表现在描写的细腻上。

《焦仲卿妻》诗的人物性格、心理活动,大多是通过个性化的对话表现出来的,直接描写不多,人物动作描写则很简单。而《长恨歌》得力于说唱文学和传奇文,在人物外貌和心理的刻画上细致入微。“侍儿扶起娇无力”“君王掩面救不得”“九华帐里梦魂惊”几段写人物动作何等生动!“黄埃散漫风萧索”“西宫南内多秋草”几段刻画人物心理何等细腻!环境气氛的烘托也称绝妙。前段写男女欢爱,一连串“春”字及温泉水滑、芙蓉帐暖,烘托出的环境何等温馨!后段写生离死别,则多用秋景,鸳鸯瓦冷、翡翠衾寒,渲染出的环境何等悲冷!在叙事的同时,《长恨歌》始终保持诗的特质,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它的韵文形式内流动着一股反复歌咏的情绪,“不是在讲说一个故事,而是在歌唱着一个故事”(何其芳)。便使得长诗易记易唱,感染力特强。

《长恨歌》还创造了独特的美学风格。“那气息的超脱,写情的不落凡俗,处处不脱帝皇的nobleness(雍容气派),更是千古奇笔”,“把悲剧送到仙界上去,更显得那段罗曼史的奇丽清新,而仍富于人间味”,“全诗写得如此婉转细腻,却仍不失去雍容华贵,没有半点纤巧之病。明明是悲剧,而写得不过分的哭哭啼啼,多么中庸有度,这是浪漫底克兼有古典美的绝妙典型”。(《傅雷家书》)《长恨歌》既哀感顽艳,又庄严美丽。歌咏唐玄宗、杨贵妃孽缘,像《哀江头》《远别离》那样的政治抒情诗,李杜有之,他人亦能有之;而像《长恨歌》这样的传奇叙事诗,李杜亦不能有之,唯白居易有之。这为白居易在后世被评为唐代第三大诗人,增加了很重的筹码。无怪清赵翼评道:“以易传之事,为绝妙之词,有声有色,可歌可泣……自是千古绝作。”(《瓯北诗话》)

(周啸天)

长恨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白居易古诗)

文章标题:长恨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白居易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5999.html

上一篇:七绝·大林寺桃花-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白居易古诗)

下一篇: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古诗译文赏析(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