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原文】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诗人名片】

刘长卿(?—约790)

字号:字文房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作品风格:雅畅清夷,工秀委婉

诗人小传: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宣州(今天安徽省宣城市)人,唐代著名诗人。他是唐玄宗天宝年间的进士,肃宗至德年间任长洲尉,因事下狱,贬播州南巴(今天广东省茂名市东南)尉。代宗大历年间,他担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鄂岳转运使吴仲孺的诬陷,被贬睦州(今天浙江省建德县)司马。官终于随州(在今天湖北省安陆市境内)刺史,故史称“刘随州”。

刘长卿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他的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因生平坎坷,故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同时对安史之乱后中原荒凉凋敝的景象也有所反映。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刘长卿-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注释】

李中丞:李姓某御史中丞,其名和事迹不详。御史中丞为御史台副官,另唐代边镇将领常加御史大夫或御史中丞衔。

汉阳:或说为城市名,即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或说指汉水之阳,也即汉水之北(水北为阳,水南为阴)。

明时:圣明时代,这里是对当时朝代的美称。

三边:原指汉代的幽、并、凉三州,皆在边地,故称三边,此处即用来指代边疆。

江汉:指长江和汉水交界处。

【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译文1】

征南的将军飘落江湖啊,他曾经率领过十万雄师。自从罢官归去,难操旧业,年华渐老,依恋朝廷。当年独立边疆,烽烟止息,重死轻生,此心只有佩剑相知。如今回到苍茫无际的江汉平原,日色已昏,徘徊之际,又想到哪里去呢?

【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译文2】

这位漂泊流离的征南老将,当年曾经指挥过十万雄师。

他罢官回到家乡没有产业,到晚年还留恋着清明盛世。

你独立边疆那里平静无事,为国轻生只有随身佩剑知。

在茫茫的汉江上飘飘荡荡,日到黄昏你还想要去哪里?

【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译文3】

这位漂泊流离的征南老将,当年曾经指挥过十万雄师。

后来他罢官回乡没有产业,到晚年他还留恋贤明之时。

少壮时独立功勋三边平静,为国轻生只有随身佩剑知。

在茫茫的汉江上漂来荡去,日到黄昏你还想要去哪里?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刘长卿-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赏析1】

此诗背景不详,实在对理解诗歌的深度造成一定影响。据前人考证,此诗或为刘长卿大历年间任鄂岳转运判官,知淮西、岳鄂转运留后时所作,则其所咏,当是安史之乱中或安史之乱后事。安史之乱虽然起于北地,盛于中原,但叛乱本身及其余波几乎涵盖了整个大唐疆域,其间和乱后藩镇割据、地方暴动,乃至蛮夷入寇是层出不穷。所以不能将“征南”一词泛解为征伐,玄、肃、代三朝南方也叠有战事,比如代宗初,岭南“蛮帅”梁崇牵就曾起兵叛乱,称平南十道大都统,至大历六年(771年)才被经略使王翃所平。诗的首句明写“征南”,当实有所指,可惜即连其所赠的“李中丞”大名、事迹都难以查考,所言何乱、何战,就更难以索解了。

全诗慨叹李中丞曾建殊勋,却终罢归,年华老去,雄心不已,似廉颇之逃魏,已无用武之地。一般作此类诗,开篇应先言将军昔日辉煌,然后突然转折,再说今之落魄,然而刘长卿却开门见山,首词即为“流落”,先点明将军如今的处境不佳,然后再转折而言往事——“曾驱十万师”。言及往事后陡然又是一转,再言今日,既已罢归,旧业难操。将军的旧业是什么呢?无疑即指军旅之事了。罢归还乡,居于“汉阳别业”,自然再难涉及军旅之事,将军所长唯此,自然深感寂寞空虚。“老去恋明时”,“明时”一词大有讥讽意,尤其对照下文——“独立三边静”,可见这位将军甚有才能,有能复有功,朝廷却不能用,倘若真的天下太平,铸剑为犁、马放南山还则罢了,可是以刘长卿所处的时代,分明是动乱不息,思得名将,在这种背景下,名将而不得其用,此时代真的有“明”可言么?

诗人说将军愈老,便愈思念圣明时代,这里圣明时代定然不是指可以让他有用武之地的过往,因为一直上推到安史之乱前,也都说不上是什么圣明时代了,况且真若有圣明时代,自然天下太平,将军更不会有什么用武之地。所以这里的“明时”是借指当今,是借指朝廷,故作“明”字,其实朝廷之不明可知矣。

颈联再作翻转,言将军昔时的英勇事迹,独镇边疆,烽烟不起,轻生重死,仗剑横行。对仗最难用好的其实是数字,倘若用之不当,拼凑、雕琢的痕迹就会相当明显,此诗以“三边”对“一剑”则甚佳。“一”字正呼应出对之“独”字,显示将军如擎天之柱,独镇南天,言下之意,若无将军在,其谁能靖边?朝廷竟不用,更是无明可言了。

尾联再言将军今日处境,归乡而隐,前途渺茫。“茫茫”既状江汉平原之广袤,也是表现将军茫然的心情,“日暮”既构造了凄凉伤怀的氛围,又有日暮途穷意,言将军已无处可去,无路可走,同时还兼暮年意,正照应颔联“老去”二字。“欲何之”就是到何处去啊,进身之途已断,报国之门已闭,将军还能到哪里去呢?还能在哪里展现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呢?

全诗今昔对比,却并不按时间顺序逐一言之,而是或今或昔,互相穿插,章法严密,前后层层对照呼应,恰如织锦。乍看起来,文辞简洁,晓畅通顺,未见佳处,但是细思其整体结构,却有太多值得读者品味和学习的技法在了。

【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赏析2】

本诗是为送别一位将军而作。诗的前六句,都是刻画老将形象的,用语雄奇,如“曾驱十万师”、“独立三边静”表现了老将的神威;“罢归无旧业”表现老将“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廉洁;“轻生一剑知”则是具体通过一个细则,表现老将的英勇。结尾一联,寓情入景,以景结情,含蓄地表现老将日暮途穷的不幸遭际。在茫茫的江汉之上,晚无所往。全诗感情激越,慷慨悲歌,苍劲沉郁。

【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赏析3】

本诗是诗人送别一位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老将李中丞时所作。本诗先通过回顾李将军经历的战争与战时的雄风,赞扬将军无畏勇猛、敢于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在回顾过后,诗人又以李将军往昔的光荣与今日的漂泊作对比,表达了对其处境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冷酷无情的批判。李中丞,生平不详。中丞,御史中丞的简称,唐代常代行御史大夫的职务,为宰相以下的要职。汉阳,今属湖北武汉市。别业,别墅。

诗的前六句都是描摹李将军的。首联写李将军曾经的英姿飒爽及今日的迷茫怅惘:这个流落他乡的落魄老者,竟是曾率领十万大军浴血沙场,神勇无畏的英雄。今昔对比,使人伤怀。“曾驱十万师”,语气磅礴,极富画面感。颔联写李将军罢官回乡后,没有家业,老了还怀恋着清明的时代。“罢归无旧业”一句,集中体现了李将军正直清廉、一心为国的美德。颈联“独立三边静”,诗人以近似于夸张的手法写出将军的魄力与威慑力。而为了国家,他就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即“轻生一剑知”。如此赤胆忠心、克己奉公的李将军,此后会怎样呢?

尾联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委婉地道出了李将军的不幸遭遇,描述了一个让人伤怀的场景:老迈的李将军独立于茫茫江边,天色将晚,却不知该何去何从。老将晚景如此落魄,怎能不触人心怀、令人震撼?结尾处,诗人以景写情,含蓄地表现老将日暮途穷的不幸遭遇,情调悲怆,感人至深。

诗人剪裁巧妙,刻画人物形象生动,全诗豪迈悲壮,苍凉雄浑。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刘长卿-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文章标题:《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刘长卿-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tsy/2127.html

上一篇:《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刘长卿-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下一篇:《饯别王十一南游》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刘长卿-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