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①关山月:乐府调名。

②天山:甘肃西北部的祁连山。

③玉门关:古代通向西域的要道,故址在敦煌西边,距长安三千六百里。

④汉下:汉朝出兵。下:出兵。白登:山名,位于山西大同东面。胡:指吐蕃。

⑤由来:从来。

【诗人名片】

李白(约701~762),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认为与唐朝皇室同宗。隋朝末年随先祖流落西域,生于中亚碎叶。五岁时,父亲将其带到蜀地,年少时在蜀地求学。他二十五岁时离开蜀地漫游,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这期间曾去长安求官,却没有成功。天宝初年,通过玉真公主的推荐,被诏入京,担任翰林。但不久便因遭诬陷而离开京城,四处漂泊。安史之乱后,他做了永王的幕僚。后来永王因反叛被肃宗所杀,李白受到牵连,被流放到夜郎。虽中途获得赦免,但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关山月译文1】

明月从巍巍天山升起,如在苍茫的云海之间。狂烈的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玉门关。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戍守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当此皓月之夜,远在千里之外家乡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啊,你几时能卸装洗尘归来!

【关山月译文2】

明月从天山东边冉冉升起,时而出没苍茫的云海中间。长风浩浩荡荡掠过几万里,伴随着月色直吹过玉门关。汉高祖曾率兵被困白登山,匈奴时刻窥视侵扰青海湾。这里从来就是争战的要地,有多少将士出征不见回还。战士们望着边关凄凉景象,思念家乡个个都愁眉苦脸。遥想今夜妻子独坐高楼上,思念亲人哀叹声连连不断。

【关山月译文3】

明月从天山升起,如在苍茫的云海之间。长风吹刮几万里,把月亮吹送到玉门关。汉军走下白登山的小道,胡兵则窥视青海湖弯。自古以来的征战之地,从不见有人生还。战士远望着边地,思归故里愁苦了容颜。高楼里戍客妻子在这明月之夜,想必在接连叹息,没有余闲。

《关山月》原文翻译赏析-李白古诗

【关山月赏析1】

“关山月”为乐府旧题,多是伤感离别的内容。虽然该诗仍旧写古乐府内容,但没有极力写征人思妇离情的悲苦,而是用雄浑的笔调写了边疆征战的凄苦,表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极大苦楚,反映反战的主旨。

头四句,诗歌从征人的角度描写了包括明月、云海、长风、山、关等要素在内的广阔的边疆景色。诗人将雄壮的天山景象和人们惯常印象中的苍茫云海的景象结合到一起,给人新奇又壮观的感觉。身处西北边塞的征人们,在月下遥望家乡的时候,只觉长风好像经过几万里的土地,直吹到玉门关,思乡的情怀传达得非常生动。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战争的场面和战争的惨烈。汉高祖曾经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西)被匈奴围困七天七夜,而青海湾也曾经见证过唐军和吐蕃的连年征战。这种长年的战争中,没有几个征人能够活着回来。这四句在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描写的对象从边疆转到战争,从战争转到征人。

结尾四句写离别和思念的情感。诗人把视角放宽,将眼前的离愁放到广阔的天空中去。“望边色”似乎只是轻描淡写,但将边疆的万里景色、征战的情形和征人联系起来,产生了深远的意蕴。

该诗结构完整,层次鲜明,意蕴无穷,感人至深。

《关山月》原文翻译赏析-李白古诗

【关山月赏析2】

这首诗描述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反映连年征战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唐朝国力强盛,但边境未曾肃清过。李白此诗,就是叹息征战之士的辛苦和后方思妇的愁苦。诗的前四句是典型的李白诗风,显现出玉门关附近广袤肃杀的战场。战场上空有苍茫的云海,云海之中有明亮的月亮,月亮之下是一片荒芜的战场。战场上北风呼啸……开辟战场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从来征战之地少见有战士活着回来的。那些戍边的战士在前方打仗,他们的妻子则日夜想着他们。诗人由戍边的战士的猜想而写出那些思妇登楼北眺,少不了会有长长的叹息之声,当此明月之夜,引起两地思念。

李白此诗对劳动人民充满了同情,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进行了批判,表现了反对战争这一主题。

一开头就绘出了一幅极其辽阔苍茫的边塞图景,在这天高地迥的画面上,诗人由远而近地描写了从古到今无尽无休的战争,由战争带来的巨大牺牲,以及征人思妇两地相思的深沉痛苦。对于无休无止的战争,诗人发出历史性的浩叹,情感深沉而动人。

《关山月》原文翻译赏析-李白古诗

【关山月赏析3】

这是一首边塞诗,从前四句的先声夺人,一读即知是李白写的。“明月出天山”四句,从意蕴上讲,与沈佺期“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杂诗三首》其三)相近。而在想象的飞动上,二诗则相去甚远。正是从想象飞动这一点上,读者可明确无误地鉴识出李白。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用了一个汉代历史典故——汉七年(前200),刘邦因为出兵攻打已降匈奴的韩王信,被匈奴的骑兵包围在白登山,最后用了陈平的计策,才得以脱险。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说明边塞战争由来已久,所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同时,对仗的加入,使这首诗有一点整饬的、警策的感觉。“由来征战地”以下,写两地相思,完全接轨时人。最后结以思妇的叹息,有余音袅袅之感。总之,这首诗在写法上是从想落天外,到渐近人情;是从个性的开篇,到共性的结尾。

(周啸天)

《关山月》原文翻译赏析-李白古诗

【关山月赏析4】

本诗也是边塞诗。“关山月”为乐府旧题,多是伤感离别的内容。虽然本诗仍旧写古乐府内容,但没有极力写征人思妇离情的悲苦,而是用雄浑的笔调描写了边疆征战的凄苦、激烈和将士一去不还的残酷,表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巨大苦难,体现了反战的主旨。全诗气势雄深,意境苍凉,情感强烈。

前四句从征人的角度描写了包括明月、云海、长风、山、关等要素在内的广阔边疆景色。诗人将雄壮的天山景象和人们惯常印象中的苍茫云海景象结合到一起,给人新奇壮观的感觉。而身处西北边塞的征人们在月下遥望家乡时,只感觉长风好像经过几万里的土地,吹过玉门关而来。这一句将征人们的思乡情怀传达得生动异常。

下面四句具体描写战争的场面和战争的惨烈:汉高祖曾经在白登山被匈奴围困七天七夜,而青海湾也曾经见证过唐军和吐蕃的连年征战。这种长年的战争中,没有几个征人能够活着回来。这四句在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描写的对象从边疆转到战争,从战争转到征人。

结尾四句写离别和思念的情感。诗人把视角放宽,将眼前的离愁放到广阔的天空中去。“望边色”似乎只是轻描淡写,但却通过一个“望”字将边疆的万里景色、征战的情形和征人联系起来,产生了深远的意蕴。

本诗结构完整,层次鲜明,意蕴无穷,感人至深。

文章标题:《关山月》原文翻译赏析-李白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0117.html

上一篇:行路难-古诗译文赏析(李白)

下一篇:《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赏析-李白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