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古诗赏析

首页 > 名篇赏析 > 时间:2021-11-04 11:35 来源:李白古诗网 作者:陈陶

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闺梦里人。

——唐·陈陶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古诗赏析

【赏析】

作者陈陶是唐代诗人,但这首诗总给我一种汉代诗的感觉,因为“匈奴”二字在汉朝历史上出现的频率实在太高了,经过两汉和魏晋的漫长岁月,后世还是习惯称呼边境之敌为匈奴,比如岳飞《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匈奴指的其实是金兵。而陈陶这首《陇西行》中的匈奴,指的应该是突厥或者吐蕃,因为唐朝前后期边境最主要的敌人就是突厥和吐蕃。

题目《陇西行》是乐府诗的旧题。陇西指的是甘肃宁陇山以西的地方,也就是古代的边塞,所以以此为题的诗,内容自然跟边塞战争脱不了干系。唐朝诗人王维也写过同名诗,王维虽名号比陈陶响亮得多,但个人认为他的《陇西行》比起陈陶的这首,还是少了点什么,只因我太喜欢“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一句,以极大的反差说明了战争的残酷,而这一句也是陈陶这首诗中艺术成就最高的。

上联“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描写了悲壮的战争场面。战士们奋勇杀敌,抛头颅,洒热血,豪气冲天。每打一场战争,总会有无数士兵战死在沙场上,马革裹尸。尽管如此,还是有数以万计的士兵不断地向边境出发,前仆后继,誓死保卫祖国的疆土。战争的残酷,从另一方面却让后人见识了将士们的壮志雄心。但凡是边塞诗,除了体现思乡和残酷之外,总能给人一种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的感觉。

南宋诗人陆游,身为文人,却也有过戎马生活,时刻牵挂着国家的战事,我对他那首《诉衷情》记忆尤其深刻: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战争对百姓的生活影响是极大的,纵战场远在千万里,却时时刻刻关乎着每个人的生活。一旦战争爆发,朝廷就得征兵役徭役,多少白发老人流着泪送儿子孙子出征,多少女子日以继夜盼望丈夫回来。这样的事情自古就有。《诗经·卫风·伯兮》写的就是女子思念远在边塞服役的丈夫,思念的同时,她又为自己的丈夫感到自豪,因为他是为保卫国家而去的,那是全家人的光荣。一首诗读完,心中尽是辛酸。

陈陶一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实在太精妙,完完全全写出了那些因战争而被迫分离的夫妇的悲哀。在他人看来,河边枯骨只是死于战争的普通人,谁又会知道,也许这些死去战士的妻子,正在天的另一方的家里等着他回去呢。甚至有些人新婚当天就出发去了战场,还没来得及过洞房花烛夜。不是每个女子都有孟姜女的执着,她们终其一生,能做的只有等待。

然而死于战争的人太多太多,只有级别高的将军才会被朝廷褒奖,将其尸骨运回家安葬。而那些默默无闻的战士死去多年也不会有人知道,闺中妻子似乎已经习惯了等待,她们年复一年等下去,梦中都惦记着丈夫早日回来,但是有可能直到白发苍苍,她们都不会等到一个圆满的结局。

一边是美好的愿望和热切的期待,一边是长埋地下的累累白骨。战争最大的残酷,莫过于此。

文章标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古诗赏析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0467.html

上一篇:《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原文翻译赏析-陈陶古诗

下一篇:《陇西行》原文翻译赏析-陈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