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1](选二)

十年归梦寄西风[2],此去真为田舍翁。

剩觅蜀冈新井水[3],要携乡味过江东[4]。

此生已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5]。

山寺归来闻好语[6],野花啼鸟亦欣然。

【注释】

[1]宜兴:县名,宋代属常州,今属江苏。元丰七年苏轼在此地买了田产安家。竹西寺:在扬州。苏轼从南都应天府回宜兴,经过扬州。

[2]十年句:意谓想归西蜀而不得,归心只好寄于西风。

[3]蜀冈:竹西寺后的山冈。

[4]乡味:据说蜀冈上的井水味道与四川的江水相似,相传与岷江相通,故被苏轼称为乡味。江东:此指宜兴,从扬州去宜兴要渡过长江。

[5]大有年:五谷大熟之年。

[6]山寺:当指竹西寺,但也有材料说是扬州山光寺。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选二)原文注释赏析-苏轼

【赏析】

元丰八年(1085)三月,神宗驾崩,苏轼在南都跟当地官民一起举哀成服,然后返回常州宜兴,五月途经扬州,作此诗。

神宗生前给予苏轼的最后处理是准许他不去汝州,到常州居住。对于归不了四川老家的苏轼来说,常州宜兴就是他的家了。至于把扬州蜀冈的井水当成“乡味”,也不过聊寄思乡之情而已。苏轼在黄州就有过躬耕的生活,这回居住常州,也勉强可以说“归耕”田园,从此不再漂泊,也许可以永远过上安宁的生活,所以此生已经没有什么大事,只要当年的收成好,就觉得满世界都充满了欢乐。所谓“山寺归来闻好语”,如果只从诗的本身看,这“好语”只能是关于丰收的好消息,否则诗意就不连贯。但中国的诗歌解释学也从来就有用诗外的其他事情来解释诗语的传统,所以关于这“好语”是什么,后来颇成问题。

元祐党争之中,洛党的几位御史抓住这“好语”大作文章,谓元丰八年正是神宗去世的时候,苏轼因为跟神宗有仇,竟把他的去世当作了好消息。这个说法,是比元丰的御史还要恶毒一些的。苏轼赶紧上奏申辩,说明此诗写于五月份,而神宗去世在三月,并非写诗时才听说的事,“好语”当然不会是指此。那么指什么呢?苏轼说,他听到一些老百姓在夸奖刚刚上台的少年天子,这便是“好语”。这个说法不免狡猾,因为即使他从时间上辩明“好语”不可能是指神宗去世,别人也会说,在全国人民沉痛悼念神宗的时候,你却那么高兴,也非常不妥,但苏轼解释成他为新皇帝的上台感到高兴,则便无可非议。为了官场生存,说些鬼话原也无妨。

本来此事谁也无法对证的,不料苏轼去世后,苏辙给他写墓志铭,可能年老忘事,却露出马脚。墓志铭对“好语”作了解释,说当时苏轼收到常州朋友为他买田的信,觉得是个好消息。这虽然也跟神宗去世无关,却也与苏轼给朝廷的解释不同。应该说,买田的事跟“今岁仍逢大有年”可以相接,是一种与诗意最合拍的解释,可能最接近真相。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选二)原文注释赏析-苏轼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3279.html

上一篇:《次荆公韵四绝》(选一)原文注释赏析-苏轼

下一篇:《书吴道子画后》原文注释赏析-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