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首页 > 李白古诗 > 七言古诗 > 时间:2019-01-10 23:52 作者:李白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古诗全文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粲如绮。

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

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参考资料: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百度百科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百度汉语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译文及注释

当年游三峡时见过巫山,如今看见这幅屏风画上的巫山又仿佛回到了从前。

我心疑是天边的巫山十二峰,飞进您家的屏风里边。

寒松摇曳若有声,依稀可见的阳台如有深情。

棉衣瑶席多么寂寞,楚王和神女当年的热恋也是徒然。

小小屏风咫尺千里,青山红崖如同锦绣灿烂。

琶苍远视掩映着荆门,巴水上的行舟历历可见。

万壑间水漫石滩,烟光里草色新鲜。

日光下溪畔的山花是何年盛开,江客听猿始自哪年?

令人在画前心胸高远,我真疑心自己是在梦中遇到了神仙。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赏析

此诗起笔四句,即以真形画,疑画为真,写出乍见巫山屏风时的感受。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接下来,“如有声”、“如有情”,诗人由疑而入迷,竟从画中听出有声,见出有情;可是转眼间幻觉顿失——“徒盈盈”,眼前只是一片寂静——“何寂寂”,诗人复由迷而生疑;“高咫尺,如千里”,原来只是一幅画,并非实景,诗人又由迷而悟。

然而,审美过程并没有到此为止,诗人进一步对画面作了仔细观照,“苍苍”以下六句,即随着诗人视线的转移,由远而近,从大到小,有层次地展现出画面景物。正是在这一凝神观照的过程中,由于画面的逼真,使诗人再一次心生幻觉,坠入迷境。把诗人审美过程中上述微妙而复杂的心理感受及其变化,表现得如此真切生动,是本诗最显著的特色。

此外,诗中对画面景物的再现,纯从实处着笔,但由于它是围绕诗人的审美心理感受及其变化为中心而展开的,因而既给人历历在目之感,又毫无呆板琐细之嫌,其中所隐含的美妙神话传说,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更能激起人们美好的情感联想。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古诗提要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是诗人李白七言古诗,是《全唐诗》的第183卷第29首。元丹丘是一位道士,与李白交往很密切。其写作此诗的时间,当在天宝中期。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这首诗主要是写诗人欣赏巫山屏风画的过程与感受。前四句乍见巫山屏风时的感受:以真形画,疑画为真,隐时现呈扑朔迷离之势。接着六句写鉴赏巫山屏风画后的感受:“如有声”、“如有情”、“徒盈盈”、“何寂寂”;表达出诗人鉴赏巫山屏风画时从幻觉顿失、眼前一片寂静、复由迷而生疑、并非实景、又由迷而悟的感受。末六句写诗人视线的转移,由远而近,从大到小,有层次地展现出画面景物。 此诗围绕诗人的审美心理感受及其变化为中心而展开,犹如设身处地、如临其境,既有历历在目之感,也有亦幻亦真的惊艳,表达出诗人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超凡想像力。

题画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或稍后。时李白故交元丹丘卜居嵩山,白往同游,此诗即为其颍阳山居所画巫峡山水之屏风题诗。诗以想象之笔,融平生亲历三峡所见巫山风景来描写屏风图画;以身临其境之感,展现静态画面声情并茂的生动形象。诗中十二峰、阳台、嵩丘(应作高丘),皆巫峡行舟可见之山峰名,在今四川巫山县境内。荆门,此处是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之大江南岸,巫山下游。巴水,此泛指巫山上游流经巴地的长江及其支流。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诗中人物与地名

元丹丘:又称“丹丘子”、“丹丘生”、“元丹”。道隐者,李白一生中最亲密的挚友。大约在开元十六年(728)与李白一起为安州都督马正会接见,见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孟浩然有《送元公归(之)鄂渚》,“元公”当即元丹丘。开元二十年左右李白在长安曾得元丹丘来书,李白写有《以诗代书答元丹丘》表示思念之情。约开元二十二年(734)元丹丘隐于嵩山,李白曾前往同隐,李白写有《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题元丹丘颍阳山居并序》、《元丹丘歌》、《题元丹丘山居》、《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将进酒》等诗。又曾与李白、元演同往随州(今湖北随县)见道士胡紫阳。李白写有《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诗等。天宝元年(742)请道士胡紫阳至嵩山授道篆,成为他的弟子,天宝二年(743)在西京大昭成观为威仪,见蔡玮撰《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与玉真公主过从甚密。由于元丹丘的关系,玉真公主推荐李白于天宝元年入京,供奉翰林。约天宝三、四载(744、745)元丹丘曾东游蓬莱,后复西归,李白有《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后隐于长安子午谷,杜甫有《玄都坛歌赠元逸人》诗。大约在天宝九载(750)前后,元丹丘隐于唐州湖阳县石门山,李白曾前往探访,写有《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等诗。《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诗亦当写于此时,中有“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疑元林宗即元丹丘。安史之乱后,元丹丘不知去向,李白晚年写有《下途归石门旧居》诗,其中有“将欲辞君挂帆去”中的“君”,疑即元丹丘。李白与元丹丘“弱龄接光景,矫翼攀鸿鸾,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一起共享欢乐和失意,贯串了李白的一生经历。李白的道教思想,显然受到元丹丘的深刻影响。详见郁贤皓《李白丛考·李白与元丹丘交游考》。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三峡:指长江三峡,古今说法颇纷。或以西峡、巫峡、归峡为三峡;或以广溪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或以巫峡、巴峡、明月峡为三峡;或以瞿塘、滟滪、巫山为三峡;或以明月、黄牛、西陵为三峡。王琦认为“盖川河之中,峡谷甚多,然据古歌‘巴东三峡巫峡长’一语推之,知古之所称三峡者皆在巴东。”(《李太白全集》卷八)今人以今四川白帝城至湖北南津关之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长江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有“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有“袖拂白云开素琴,弹为三峡流泉音”。《万愤词投魏郎中》有“兄九江兮弟三峡,悲羽化之难齐”。《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有“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韦太守良宰》有“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有“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有“水宿五溪月,霜啼三峡猿。”《登锦城散花楼》有“暮雨向三峡,江绕双流”。《峨眉山月歌》有“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按:今人或以此诗三峡非指长江三峡,而指今四川乐山市北岷江上的平羌三峡: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姑存一说)《为宋中丞祭九江文》云:“划三峡以中断”。另有《赋得白鹭鹚送宋少府入三峡》、《上三峡》。

巴水:指三峡中的长江水,因处古三巴地,故名。李白《上三峡》有“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有“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巫山枕障》有“朝云夜入无行处,巴水横天更不流”。《巴女词》有“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阳台:又名阳云台。在今四川巫县北阳台山上。李白《古风》(我行巫山渚)有“我行巫山渚,寻古登阳台”。《久别离》有“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捣衣篇》有“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有“寒松萧飒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寄远》(其四)有“相思不惜梦,日夜向阳台”。(其六)有“阳台隔楚水,草生黄河”。(其十二)有“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飞阳台”。《自代内赠》有“梁苑空锦衾,阳台梦行雨”。《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一)有“楼中见我金陵子,何似阳台云雨人”。

巫山:在今四川巫山县东。李白《宿巫山下》有“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有“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古风》(我行巫山渚)有“我行巫山渚,寻古登阳台。”《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有“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巫山枕障》有“巫山枕障画高丘,白帝城边树色。”《清平调词》(其二)有“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有“今年敕放巫山阳,蛟龙笔翰生辉光。”《江上寄巴东故人》有“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送别》有“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上三峡》有“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感遇》(其四)有“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寄远》(其五)有“远忆巫山阳,花明渌水暖。”《代寄情楚辞体》有“云阳一去,以远隔巫山绿水之沉沉。”

荆门:①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西岸,东与虎牙山隔江对峙。李白《渡荆门送别》有“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秋下荆门》有“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风。”《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有“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另有《荆门浮舟望蜀江》。②用指荆州,即今湖北江陵县及其附近。李白《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有“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由李白古诗网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iwen/233.html

上一篇:扶风豪士歌 下一篇:李白《胡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