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注释】
①题一作《白帝下江陵》、《下江陵》。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东汉初公孙述筑城自立,述自号白帝,因以为名。
②《水经注·江水》:“三峡七百里中,…….至于夏水襄陵,沿沂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早发白帝城【题解】
乾元二年春行至夔州(即今四川奉节县)遇敖后作。遇赦而还,悲极生喜,放舟大江之顷,欢喜雀跃之情溢于言表。第三句以猿声点窜其间,尤觉传神。沈德潜云:“写出瞬息万里,若有神助,入猿声一句,文势不伤于直。画家布景设色,专于此处用意。”(《唐诗别裁》)施补华云:“中间用‘两岸猿声啼不住’一句垫之,无此句则直而无味,有此句走处仍留,急语仍缓,可悟用笔之妙。”(《舰说诗》)李白七绝,后人视为神品,而推此篇为第一。或以为此篇作于开元十三年白初出蜀时,则“千里江陵一日还"之“还”字未安。
《早发白帝城》翻译译文
译文一: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早发白帝城》简析
这首诗作于乾元二年(公元759)春季。是时李白被流放夜郎,刚行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便遇赦得释,怀着极度欣喜的心情,五十九岁的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自白帝城放舟东下江陵(今属湖北)的抒怀佳作。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彩云间”,力状白帝城之高,造成江水由西而东、由高到低的巨大落差,为下文舟行之速积蓄气势。“千里”,见出距离之远;“一日”,表明时间之短。如此遥远的距离用这样短的时间即可到达,则舟行之速不言自明。
“两岸猿声啼不住”,这是诗人的听觉感受。不写两岸景色,独取啼鸣不绝的猿声,盖因舟行太快,沿江景物一闪而过,来不及细看,只有连成一片、不绝于耳的猿声回荡在空间,诗人只能凭听觉来感知船行的速度。前人有云:“无此句则直而无味,有此句走处仍留,急语仍缓,可悟用笔之妙”(施补华《岘傭说诗》)。这段评语,正确指出了此句采用顿挫手法,借猿声反衬舟行之速的特点,可谓知言。
两岸猿声尚未停歇,“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速度该是何等的迅捷!一个“轻”字,用得极好,它不仅给人一种轻盈飞动之感,宛如凌空飞越了万重山峦,而且细腻传神地展示了轻松愉快的诗人心境。由此回观全篇,则无论“朝辞”,还是“还”,抑或是万重山中的猿啼之声,都充溢着诗人那难以抑制的欣喜之情。这样看来,人物心境的快感和客观极快的船行有机地揉合在了一起,从而构成这首以描写速度美而著称的小诗的妙境。。
《早发白帝城》赏析
众所周知,李白是胸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才参加永王李幕府的,结果李避被杀,李白落得被判流放夜郎。759年春天,在经过十几个月的艰难跋涉,过三峡到夔州时,李白突遇特赦得回。诗人得到解放,心情是多么激动,精神是多么愉快,神思有如电击星流,写下了《早发白帝城》这首千古绝唱。
首句“ 彩云间 ”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 彩云间 ”的“ 间 ”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 彩云间 ”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 朝辞白帝彩云间 ”,似脱口而出一般流利、自然。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诗人告别了这里,就要乘船顺流而下了。据实写来,朴实、自然,似乎也很平直。可以看出这一句是与郦道元《水经注》“ 朝发白帝 ”句有渊源关系的。然而李白的伟大,就在于他的无穷创造力,所以这一句又不是简单化用“ 朝发白帝 ”句,而是更生动、更精彩、更有情韵。先用一个“ 辞 ”字代替了“ 发 ”字,“ 辞 ”是辞别、告别,不但暗含了“ 发 ”的动作,而且还有出发时的情态。“ 发 ”只需要一个地点,而“ 辞 ”除了要有地点之外,还要有对象和情感。别了,流放生涯的最后一站――白帝城!别了,漫长难挨的流放生活!这一字之改,为我们留下一个生动的场面,使我们体味出更深的意境。再看“ 彩云间 ”,这三字顿使白帝城生辉,为全诗增色。白帝城建在江边高山之上,濒临长江,常有云雾缭绕,所以说白帝城在云间并非言过其实。然而我们仅以为诗人是在描绘景物,借云以显白帝城之高,那也是不够的。这也是写诗人自己,早晨站在“ 云间 ”向“ 白帝 ”城“ 辞 ”行,诗人形象也借之异常高大。尤其用一“ 彩 ”字形容“ 云 ”,不但把辞行的环境渲染得灿烂辉煌,耀人眼目,而且把诗人喜形于色的心情,容光焕发的神态也衬托出来了。试想一个被流放的罪人突然获得解放,是多么兴奋,多么激动啊!此时此刻,不给“ 云 ”着上色彩不足以抒发欣喜之情,色非五彩也不足以显喜气溢满胸中。彩云笼罩着白帝城,彩云拥抱着诗人。此时,诗人似乎乘着彩云和白帝城挥手告别。这一句,有实写,有虚写,有明写,有暗写,看似不经意地脱口而出,实是充溢于胸的获得新生的喜悦之情的迸发,有出神入化之妙。
第二句的“ 千里 ”和“ 一日 ”,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 还 ”字上。“ 还 ”,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 一日 ”而行“ 千里 ”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 还 ”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 还 ”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 千里江陵一日还 ”承接首句,从容稳妥、自然天成。这一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这里“ 一日 ”,“ 千里 ”,是从两极进行夸张:缩短时间、拉长距离,以造成“ 快 ”的强烈印象,抒发诗人刚从白帝城启程,就恨不得一下子回到江陵,回到自由新天地的迫切心情。情感因素是诗人运用夸张手法的主要原因。“ 还 ”字音韵优美,亲切动人,说明诗人选江陵为出峡的落脚点,除了《水经注》“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的依据外,还有两个深层的个人情感因素:第一,江陵是诗人25岁出川仗剑漫游的第一站,留有诗人青年时代美好的回忆;第二,江陵是永王李陵“ 指挥东巡 ”的大本营,诗人歌颂并跟随永王东巡,而结果因此获罪长流夜郎。还江陵,既可追索青春时光,又可为自己辩白雪耻。江陵代表着广阔、自由的新天地。这两句,诗情澎湃,笔锋凌厉,喷薄而出,奔泻如流,实起虚接,妙合无垠。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 常有高猿长啸 ”。诗人说“ 啼不住 ”,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 浑然一片 ”,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 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 ”(《札朴》)
“ 两岸猿声啼不住 ”一句,诗人又宕开一笔,把人们的注意力从江上舟中吸引开,让我们去谛听三峡两岸的猿啸声。猿是三峡地区最富于地方特色的动物,猿啼又是船行三峡经常听到的声音,所以猿声入诗异常自然。诗人着重渲染的是“ 啼不住,即猿叫声还没有消失,极言时间之短。
结句“ 轻舟已过万重山 ”,又将着眼点放到船上。这是一叶“ 轻舟 ”,飘在江中,顺流而下,如风驰电掣。一般地说,船体小称轻,水大衬轻,流急显轻,但诗人说“ 轻 ”而不说 斜,固然是写江水浩大,船行迅疾如飞;同时更为了显示乘船人如释重负,心情喜悦轻松。“ 轻 ”字内含的轻快欢愉之情恰是这首诗的灵魂所在,又是全诗结构的情感脉络。“ 万重山 ”,极言三峡地区重岩叠嶂,峰峦万千,有夸张的意味。以一瞬间而飞越万山,履险如夷。获得自由的诗人何等的豪迈!真是度尽劫波精神爽啊!
瞬息之间,“ 轻舟 ”已过“ 万重山 ”。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 轻 ”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 轻 ”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 危乎高哉 ”的“ 万重山 ”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三、四两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正与反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又一次强化了第二句“ 一日 ”“ 千里 ”的极短时间与极大空间的鲜明对比,使船行如飞的印象铭刻于心。
夸张与想象是浪漫主义的两大特征。全诗四句,一实三虚,虚实结合,以虚为主。在彩云间启程,从万山中掠过,浩浩然,飘飘然,何其快哉!没有想象就没有夸张,没有夸张就缺乏浪漫。“ 一日 ”“ 千里 ”是夸张,“ 猿声啼不住、已过万重山 ”也是夸张。久陷厄运,一朝获释,不夸张无以宣泄欣喜之情,非想象难伸无限向往之心。诗人借助夸张,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度尽劫波后的欣喜之情。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 删 ”韵的“ 间 ”、“ 还 ”、“ 山 ”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早发白帝城》古诗提要及诗中的人物与地名
古诗提要: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年)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题一作《下江陵》,一作《白帝下江陵》。
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 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
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作,时李白流放夜郎半途遇赦,从白帝城返舟东下江陵。此诗之妙在以轻舟瞬息千里之速度衬托遇赦获归时之欢愉心情,诗境流转,回荡有致,被赞誉为“ 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升庵诗话》卷四)。诗中“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两句,一开一合,“ 走处仍留,急语仍缓,可悟用笔之妙 ”(施补华《岘佣说诗》),为历代传诵之名句。
诗中地名:
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公孙述建,因公孙述自称白帝,故名。李白《江上寄巴东故人》有“ 觉后思白帝,佳人与我违。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有“ 白帝晓猿断,黄牛过客迟。 ”《早发白帝城》有“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留别龚处士》有“ 我去黄牛峡,遥愁白帝猿。 ”
江陵:郡名,即荆州。唐时属山南道。又县名,荆州州治所在,今在湖北江陵县。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有“ 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 ”。《早发白帝城》有“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相关阅读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出处赏析-李白《早发白帝城》收拾心情,信步而行
《早发白帝城/下江陵》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白-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赏析-唐代关于韵里江山的古诗
苏轼《淮上早发·淡月倾云晓角哀》赏析-宋代关于孤鸿缥缈的古诗
《早发白帝城》由李白古诗网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早发白帝城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早发白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