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作者】

曾公亮:(999—1078)字明仲,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圣二年(1024)进士。嘉祐中,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熙宁二年(1069)进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鲁国公,旋以太傅致仕。卒赠太师、中书令,谥宣靖。曾与丁度编《武经总要》。

《宿甘露僧舍》原文赏析-曾公亮

【赏析】

镇江北固山上的甘露寺,从古是著名游览胜地。此寺始建于唐文宗大和年间,重建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北枕长江,风景绝佳。古往今来,诗人墨客不知留下多少歌咏的篇章,而特别值得提出来的,是曾公亮这一首绝句。

到过甘露寺的人,也许觉得奇怪,甘露寺左近哪里来个“千峰”,又有什么“万壑”?至于大江滔滔的景象,北宋时代如此,倒可以说是写实的。问题在于开头两句。

这一疑问不无道理。因此就须先解释这两句。

诗人写的是夜宿甘露寺的情景:他在靠江的一间屋子里歇下来,便发觉屋子里充满了水气,似云似雾,连枕头也是凉沁沁的。静耳一听,房子下面响起了阵阵松涛,也不知有多少松树,只觉得像海潮似地,呼呼啦啦,一阵比一阵紧。潮湿的水气和翻滚的松声慢慢把他带进一个想象中的世界:他仿佛自己置身在千峰之上,山中云气直扑到枕上来;又好像来到岩壑深处,风卷松声,就在床底袭来,使人产生惊恐之感。这开头两句写的其实就是这些想象,或可以说是幻觉。因而“千峰”、“万壑”不能认为是当真的。这样理解,就不至于误以为作者是在说梦话了。

诗人可以如实写景,也容许发挥浪漫的想象。然而在这里,他不可能如实地写,必须发挥浪漫的想象。那理由就在于要先替后面两句垫一个台阶,或者说,做一个思想准备。

后面两句破空而来,设想新奇,构思独特,猛然接目,真使人有石破天惊之感。

他住的地方,窗外就是浩荡的长江。那长江到了丹徒附近,陡然波涛汹涌,白浪翻滚,气势实在惊人。据唐代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志》说:“北固山在县北一里,下临长江,其势险固,因以为名……江今阔十八里,朔望有奔涛。”北宋时代应该还是如此。试想那十八里的江面,还加上海涛的涌托,那“银山拍天浪”五字,岂不是写得恰如其分,毫不夸张。然而,使人为之目眩神骇的却是“开窗放入大江来”这七个字。那大抵是凌晨的时候,诗人从床上起来,要看一看江上的景色,他打开窗子,不禁猛吃一惊,那一望无边的大江,仿佛一下子扑进窗子里来。只见风水相激,波澜翻卷,云气浩荡,有如一座银山当头压下。他简直呆住了。

大江怎么能够涌进窗口来呢?然而,在诗人的感觉里,又确实是这样。“它是涌进来的。不!其实是我开窗把它放进来的。”他写出自己这一刹那间的亲切的感受。

我们不妨赞美一声:这样的千古名句,不能有二。

(刘逸生)

文章标题:《宿甘露僧舍》原文赏析-曾公亮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0332.html

上一篇:《宿甘露僧舍》原文翻译赏析-曾公亮

下一篇:《西楼》原文赏析-曾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