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开元寺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

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作者】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治所在今安徽凤台)人。少以荫补承务郎。绍圣间,以元祐党人子弟免官。绍兴六年(1136)赐进士出身。官至中书舍人兼侍讲,兼权直学士院。以忤秦桧罢官。论诗主活法,尚自然。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有《童蒙训》、《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

《柳州开元寺夏雨》原文赏析-吕本中

【赏析】

南宋初期,吕本中历尽艰辛,长途跋涉,从北方流亡到柳州(今属广西)避乱,因有所感而作此诗。据方回在《瀛奎律髓》卷十七批云:此诗末句“乃是避地岭外,闻将相骤贵者,亦老杜秦蜀湖湘之意也”。点出了诗中意象描绘寓有深慨,极有见地。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寓寄着飘零冷落之感。后四句抒情,笔墨委婉而情意深沉。

诗篇开头从写景着笔,“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展现出诗人在夏天风雨交加的傍晚,与寺僧为伴的清幽情景。潇潇,风雨之声。这里“似晚秋”的“似”字,写出了诗人对夏日风雨有一种深秋萧瑟的感受。而下句紧接着写诗人归宿的清幽环境,呈现出山寺阒寂的境界。

三四句“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写的是远景。由于云气弥漫,看不见重峦叠嶂的峻峭秀美的面貌,但是可以听到山水暴涨,万壑淙鸣的声响。这里静中有动,把群山起伏的气势写得流动有致,使人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这两句是从顾恺之“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语化来。

五六句“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由写景转入抒情。诗人卧宿寺院,几声清脆的晨钟声把他从睡梦中惊醒。“空怅望”,既写诗人思乡的美梦被钟声惊破而感到怅惘,又是写醒后盼望不到家书的失望意绪。“竟沈浮”,是说没有料想到传书的人竟会把书信遗失,这是用殷洪乔不肯为人传书信的典故。《世说新语·任诞》载,殷洪乔为豫章太守,临赴任,京都人托他带书信百多封,他悉投水中,并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这一联细致地刻画了诗人思念家乡和盼望家书的真切感情。纪昀在《瀛奎律髓刊误》中批云:“五、六深至,不似江西派语。”

末二句“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诗人借用两个典故,直抒自己流落异乡而抱负不得施展的无限感慨。“面如田字”,是说脸形方正如田一样,在古代认为有富贵之相。这是用《南齐书》中《李安民传》的故事。李安民是南齐名将,《传》中说他“面方如田,封侯状也”。第二个典故用“班超封侯”事。班超是东汉名将,据《后汉书·班超传》,他“燕颔虎颈”,相者认为“此万里侯相也”。班超后来投笔从戎,出使西域有功,封为定远侯。诗人在这里把两个故事连缀在一起,说自己没有封侯的形相,当然不是飞黄腾达的材料,也不羡慕这种显贵的官位。这是诗人“闻将相骤贵者”的激愤之语,也是在国事危难动荡之际,对那些坐享富贵的将相表示不满,其中流露出伤时忧国的深沉情思。这与方回在批注中所谓“亦老杜秦蜀湖湘之意”是吻合的。杜甫晚年流寓湖、湘一带,身在草野而心忧社稷,如《江汉》诗中所云:“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而吕本中流亡广西的心迹亦近似老杜。此诗以情收结,笔力凝练,语简而意深。

这首七律诗,以景起,以情结;写景开阔,抒情细腻,构成一幅情景交融的生动画面。语言清新流畅,尤其是借古人以抒发感慨,运用妥帖,词意明白,没有晦涩难懂的弊病。这在吕本中的诗集里是属于别具风采之作。方回《瀛奎律髓》卷十七批云:“居仁(吕本中)在江西派中,最为流动而不滞者,故其诗多活。”流而不滞,确是本诗一大特色。

(曹济平)

文章标题:《柳州开元寺夏雨》原文赏析-吕本中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2399.html

上一篇:《兵乱后杂诗五首》(其一、其四、其五)原文赏析-吕本中

下一篇:《连州阳山归路》原文赏析-吕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