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1]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3]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6]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7]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8]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9]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0]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11]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12]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13]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14]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15]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16]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7]

《桃花源记》原文翻译赏析-陶渊明

【注释】

[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缘:沿着。

[2]落英:落花。异:认为特别。

[3]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4]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之属:这类。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5]悉:全,都。黄发:老人,人老则发色转黄。垂髫(tiáo):儿童。髫:小孩的垂发。

[6]从来:从哪里来。具:详细地。

[7]要(yāo):邀请。

[8]咸:都。问讯:询问消息,打听消息。

[9]率:率领。妻子:妻室与子女。邑人:同乡人。绝境:与外界的隔绝之处。

[10]乃:竟。无论:更不用说。

[11]具言:详细地说出。所闻:渔人知道的世事。闻:听说。

[12]延:邀请。

[13]扶:沿着。向路:前时来路。志:做标记。

[14]及郡下:到了郡城。郡下:指武陵郡。诣(yì):到,往见。

[15]寻所向志:寻找之前做的标记。遂迷:竟然迷路。

[16]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刘子骥:隐士,好游山泽。规:计划。

[17]寻:不久。终:死亡。问津:问路,这里指访求。津:渡口。

《桃花源记》原文翻译赏析-陶渊明

【赏析】

一千多年前,陶渊明编织了一个诗化田园的梦,使无数后人心向往之,却又追索不得。

梦分三段,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均以写实交代人物、动作、细节。虚景实写,仿佛确有其人,真有其事。

梦由“忘”字开始。人世烦杂,得失心算计心,乌烟瘴气尽由此出。然一“忘”字使渔人机心顿失,算计全无,烂漫起来。于是“忽逢”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更让渔人惊异的是“中无杂树”,一片纯粹,没有杂质。渔人以孩童般的好奇心穿过桃林、山洞,找到桃花源。此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更令人心动的是,桃源的老人孩子“并怡然自乐”。桃源人见到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具要还家”,“咸来问讯”,情真意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桃源人又“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历史的翻云覆雨,看多了,看透了,在获得智慧的同时,往往使人萌发种种机心。桃源中人的真淳自足、恬淡自在也许正源于“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请息交以绝游”,却与农人往来(“农人告余以及,将有事于西畴”),大概也因农人虽然知识不多,却有真淳的心灵和生活的诚意,恬淡自足,不务外求。

渔人在桃花源中“停数日,辞去”。返程路上便机心四起,“处处志之”,违背了桃源人“不为外人道”的叮嘱。“及郡下,诣太守”,求恩赏。桃花源遂不复出现。

渔人因“忘”机心而寻到桃花源,又因“处处志之”“诣太守”而失去桃花源。得失之间,恍如一梦。“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桃源所贵,唯“真淳”二字。

文章标题:《桃花源记》原文翻译赏析-陶渊明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3467.html

上一篇:《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翻译赏析-陶渊明

下一篇:《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赏析-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