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颂·时迈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

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

怀柔百神,及河乔岳。

王维后!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载戢干戈,载櫜弓矢。

我求懿德,肆于时

允王保之!

【注释】

(1)迈:出行。(2)右、序:都是“助”的意思。(3)薄:语首助词,含有“开始”的意思。言:语助词。震:震动。(4)叠:恐惧。(5)怀:来。柔:安。(6)乔:高。(7)允:信。(8)明昭:明见。(9)式:语首助词。序:次序。(10)载:语首助词,含有“则”“乃”的意思。戢:敛,藏。干:盾。(11)櫜(gāo):古代装弓箭的袋子,在这里作动词用,即将弓箭装在袋内的意思。(12)懿德:美德,指有美德的贤臣。(13)肆:陈列。时:通“是”,指示代词“这个”。夏:中国。

《诗经·周颂·时迈》原文翻译赏析注释

【译文】

武王诸国去巡狩,天之骄子留下了美名,皇天佑助我大周。当初征讨殷商纣,诸侯被我神威所震惊。

祭祀天地众神灵,亲临河川高山顶,武王的确是明君。我周德行多昭明,满朝百官尽其能。

兵器干戈都收藏起来,良弓利箭都装进去吧。寻求美德好风尚,在华夏大地上得到发扬。能保天命贤武王。

【翻译】

按时巡行天下邦国,上天啊,保佑你的儿子吧!

帮助理顺我们大周,我们的革命震动天下,普天下莫不恐惧慑服。

我们又使百神得到安宁,还有黄河以及泰山。

武王真不愧是我们的天子!

天下属我大周无可怀疑,封建诸侯已经安排停当。

让武器都检点收藏,把弓箭也一一入库。

我们要寻求治国的贤臣,让他们遍布中国各地。

武王必定能永保天下!

【赏析1】

这是周武王克商之后,巡守四方、告祭上天及山川百神的乐歌。周人认为王者是“代天理民”,天子巡守诸侯是“为天远行”,所以,有定期巡行天下各诸侯国并举行祭祀的制度,其实质则是统治者借天命以行人事。

旧说以为本诗是周公所作。从诗的口吻与内容来看,全诗都是以王者身份祭祀昊天山川,却又掺杂着赞颂王者的话语,可知诗的作者既不会是武王本人,却又必须能够代表武王,系之于周公,也不无道理。

开头两句点明巡守之事,揭示告祭之旨,是一篇的总纲。这两句诗极平常,但用字颇有讲究:一个“时”字表现出“代天理民”者不辞辛苦、不敢稍有懈怠地“为天远行”的尽职态度,暗示着告祭者对上天的无限忠诚;一个“其”字显示了告祭者的祈祷语气,表现出“天之子”对上天的无比信赖。有此二字,这两句就不仅是单纯的叙说,而有以忠诚求天佑的含义在内,就定下了整篇的基调,使全诗笼罩了一层肃穆、庄严的气氛。

以下十三句是告祭的正文,可分两个层次。从“实右序有周”到“允王维后”是第一层,写人、神对周武王巡守的感应,从而证明周武王君临天下的无可争议。“薄言震之,莫不震叠”两句写周武王的威力足以震慑各方诸侯;“怀柔百神,及河乔岳”两句写武王的德行足以感动山川百神。这四句,语分两面,意归于一,都是为了逼出“允王维后”一句,而“允王维后”的结论又遥遥反扣着“实右序有周”。这样,上天的意志,武王的威德,诸侯的畏服和山川百神的怀柔,就形成了环环相连的因果关系。武王以天子的身份代天理民,也就在这巧妙的因果论证中得到了不容置疑的阐述。

从“明昭有周”到“允王保之”是第二层,写周武王偃武修文、重用贤才的英明决策,表达了永保天下的愿望。如果说第一层重在陈述已经完成的武功,那么这一层就重在描绘未来的美景。“式序在位”一句写天下已经安定,诸侯在位,正是反证天下已属大周。“载戢干戈,载囊弓矢”两句写已经结束武功,“我求懿德,肆于时夏”两句写今后将注重文治。这种写法,表现出周统治者对二者固有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而周统治者在治国方针中独独突出用人与教化,把国运长久的希望放在这两块基石上,这种智力、魄力、眼力,不能不使我们为之惊服。这一层的结构方式与第一层基本相同,也是以“天佑”始,以“人谋”终。

武王克商,是武装革命,所以诗中有“震之”“震叠”这样的词语。但武王克商又是生产力的大解放,是顺应民心的,封建诸侯,建立了新的秩序,所以又一再说“右序有周”“式序在位”,特别强调安定团结,强调秩序。全诗表现了一种强大的自信心和清醒的政治头脑,使我们看到了西周统治者处于上升时期的雄心壮志。全诗从头到尾不用韵,句式不追求整齐,也很少对偶重叠,精练严谨,庄重肃穆,正与其内容相得益彰。

(宋谋玚 魏填平)

【赏析2】

《周颂·时迈》是一首写武王巡行诸侯各邦,祭祀苍天和山川诸神的乐歌。诗中歌咏苍天佑助周王征服四方,周王敬祭山川百神,主张文治,以此来固帝王之业,反映了周人神化先祖,天人合一的宗教观念。但是历史上许多人认为此诗为武王时周公所作。全诗十五句不分章,但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从开头到“允王维后”,写武王巡狩诸侯各邦告祭河川百神。诗的前三句“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叙写武王受命于天,做了天子,去各地巡狩视察诸侯各个邦国。统一天下,建立国家王朝,这都是上天的意思。诗中“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描述当时殷商纣王无道,武王奉苍天之命去征讨。武王克商,威名大震,诸侯各国都被他慑服了。及诗的“怀柔百神”这三句赞颂武王巡狩,告祭山川百神,不愧为贤明之君。孔颖达《毛诗正义》云:“武王既定天下,而巡行其守土诸侯,至于方岳之下,乃作告至之祭,为‘柴望’之礼。柴,祭昊天;望,祭山川。巡狩而安祀百神,乃是王者盛事。”从“明昭有周”至结尾为诗的第二层,颂扬武王偃武修文,以此使国家强大,人民安康。诗的“明昭有周,式序在位”是说周王朝的统治秩序,天下臣民都得遵守,人民应该各守其职,各尽其能。诗的“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是写武王克商,天下既定,大乱之后,人们都希望太平,希望能尽快发展生产。“‘干戈’、‘弓矢’,武也;‘懿德’,文也。三句有偃武修文意。”(姚际恒《诗经通论》)收干戈,藏弓矢,正是人心所向。诗的最后三句“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是写武王寻求美德,并将这美德施于华夏的各个地方,换句话来说,武王以德为政,对黎民百姓施以德化教育,这样就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这首诗通过武王巡狩祭祀山川百神来写武王的功德无量,实际上是神化了武王,神化先祖正是为了神化当时的统治阶级,对周王朝的统治有利。

清人王夫之说:“……昭明德以格于家邦,人神之通,以奉神而治人者也,非仅以事神者也。”(《诗广传》卷五)王夫之的分析是很有见地的。《周颂)中像《时迈》这样神化祖先,宣扬天人合一的宗教思想意识的诗篇,都是假托神权,实际上都是用来统治人民的。

这首诗概括叙述了武王巡狩诸侯各邦,祭祀山川百神,诗中用词精练,含意深刻。如“实”和“允”字在此诗中意义相同,释为“确实”。诗人选用了这两个词语,指出武王是苍天之子,他奉苍天之命巡视诸侯各邦是实有其事的,表明苍天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这就使周王统治天下成为天经地义,顺应天理的事情。

陆机《文赋》云:“立片言而居要,为一篇之警策。”所谓一篇之警策,在诗中就叫做诗眼。此诗“昊天其子之”,武王以天之骄子自封,先声夺人。又“允王维后”,再强调一下,只有像武王这样的人物才有资格做君主,就应该来统治天下大局。“允王保之”,如今天下既定,偃武修文,天下一统,这也要靠武王来君临天下,这样才能保持这种好的局面。每一层次末一句,既起结束每层诗意的作用,又为通篇眼目,实为一篇之警策。

这首诗虽然比较短,但是层次井然有序。全诗分为两个层次,前写王巡狩告祭之事,后叙诗人偃武修文之愿望。第二层次又可视作偃武和修文两小层次。明人孙摁评此诗说:“前二句,甚壮甚忙,俨然坐明堂,朝万国气象。下分两节,一宣威,一布德,皆以‘有周’起,‘允王’结,整然有度,遣词最古而腴。”(《评诗经》)因此,《周颂·时迈》一诗还是有它一定的文学价值的。

文章标题:《诗经·周颂·时迈》原文翻译赏析注释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3069.html

上一篇:《诗经·周颂·我将》原文翻译赏析注释

下一篇:《诗经·周颂·执竞》原文翻译赏析注释